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业长效激励机制亟待破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7:44 来源: 金融时报

  王妍

  记者王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完善基金公司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一番表态令备受人才流失困扰的基金行业看到了破解难题的一线曙光。“要完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应该在符合社会公平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制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探索允许专业人士参与发起设立合伙制资产管理机构。”日前,在第十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郭树清做出上述表示。

  市场人士纷纷表示,基金公司员工持股一旦成行,基金业内呼吁已久的股权激励则可望真正破题,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跳槽乱象也有望得以缓解。

  基金遭人才之困步步紧逼

  2011年,基金业在遭遇寒冬的背景下,人才流失问题也显得日益严峻。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共有195只基金出现人事变动。而在此前的3年时间内,基金经理的变动次数分别达到114、139和249次。此外,数据还显示,在目前的665位基金经理中,同时管理3只以上(包括3只)的基金经理达到133人,占比达到20%。其中,有7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甚至达到了6只以上(包括6只)。

  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今年罕见的“股债双雄”市场背景使得资产管理行业整体受困,产品业绩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而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却日益严重,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人数越来越多。

  “对于基民而言,明星基金经理一度是选择基金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今年以来,明星基金经理消失的速度堪比流星,或转投其他公司旗下,或被PE、券商挖角,基金业绩的稳定性、持续性更是无从谈起。”一名基金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人才之困不仅仅出现在低迷市况下,这一问题已经愈来愈成为困扰基金行业发展的痼疾。资料显示,公募基金走过13年,当年的行业奠基者却已经所剩无几。在“老10家”基金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的总经理被更换。

  业内迫切求解稳定“军心”

  “从内部来看,基金发展正遭遇制度的瓶颈,目前仍无法实现持有人、基金经理利益一致性的问题。其结果是,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人才频繁跳槽,或者由公募转向私募等其他资产管理领域。没有一个稳定的管理团队和投资团队,良好的业绩是无从谈起的。相比于来自市场和竞争者的冲击,这是目前中国基金业的核心难题,也是发展瓶颈所在,必须由此破题求解。”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日前表示,这番话充分流露出基金业内希望解决人才之困的迫切心情。

  他进一步表示,在中国基金业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制度上的规范和创新,都为行业发展带来契机。从出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到《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公司得以规范发展;《开放式基金试点办法》则开创了开放式基金时代,此外还有QDII基金、企业年金、特定账户管理等各项业务的推进和开展。每一次“放松管制”都会带来行业发展的机会。但不断的创新,始终停留在一个产品、投资、业务这些表层问题,时至今日,到了一个对更深层次的公司治理制度进行反思的关键时刻。

  事实上,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提议由来已久。2006年,证监会高层就曾表示将致力于有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点。不过,此后受市场环境影响而未能成行。在2010年的“两会”上,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再度引发业内热议。

  正是在此背景下,郭树清此番表态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基金股权激励制度真正破题的曙光。有市场人士称,“完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探索公司型基金等公司治理的改进措施”,这是以证监会主席的名义首次公开表态要推动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持股。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让对基金公司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基金经理与业务骨干持有公司股份,使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成为命运共同体,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障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有基金业内人士也积极表示,“员工持股有更好的约束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将基金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更有效地保障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金融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同时金融业又是比较容易发生员工‘道德风险’的高风险行业,业务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员工持股无疑可以更好地规避这种风险。”

  股权激励不是万能“解药”

  不过,有基金公司高层也表示,激励制度对于缓解基金业人才之困是必要的,但激励制度本身并非万能“解药”,“公募发展了13年,现在到了一个瓶颈。在公司治理上,我们不仅仅需要激励制度。”该人士说。

  日前在某论坛上,多位业内高管表示,除了股权激励,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激励也可以更加多样化。“如果所有基金公司产品都按传统的排名方式进行激励,基金经理的操作行为肯定会受到影响。”有基金公司负责人称。从行业现状来看,基金公司越来越看重短期收益和注重短期排名,使得基金经理很难把投资做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金行业人才流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