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创业第一股的产业理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11:14 来源: 新浪财经
创业第一股的产业理想 | |
---|---|
1.于德翔:发展顺利要注意风险控制 | 2.于德翔:企业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文化根植 |
3.于德翔:高铁之后的华丽转身 | 4.于德翔:电动汽车将成为市场最大行业 |
5.于德翔:“抱团取暖”发展新能源 | 6.于德翔:创业公司壮大转变思想最重要 |
2011年底,新浪财经“寻找新生机”报道组将兵分八路,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探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专访行业领军人物,为您带来中国最活跃、最有变革力群体的转型故事。
本期人物: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
人物介绍:于德翔
于德翔,1965年出生,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EMBA。2001年,他放弃了河北省电力公司安稳的公职和优厚的待遇,带着一个小团队选择了下海创业,并与2004年和团队共同创立了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到2009年已经成为创业板第一家上市公司,被称为“创业第一股”,让他倍感自豪。直到今年,特锐德主营规模已经翻了100倍,成为箱式变电站的龙头企业。他坚信企业快速发展得益于特锐德特有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的根植和创新、信任、学习、执行、负责的企业精神,他最喜欢的话是“特锐德让你我的理想成为现实”。
语录:
即使发展很顺利,但你时时能够感受得到可能的风险,提前规避,或者把人家的教训当作自己的经验,这样企业不经过失败,同样能掌握成功的经验。
打开每个公司的网站,99%的企业都有文化。但是其中真正把文化根植到企业发展中,转化为员工行为意识的企业很少,可能连10%都没有。
价值观决定了价值的取向。首先是客户,之后是企业,再才是股东和员工的利益,然后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是我们价值观,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特锐德像铁匠铺,把人才放到特锐德文化的熔炉里烧,按照特锐德需求打造成刀或斧。锻造过程中,彼此间的信任是最大的。
我觉得中国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中,在管理上人治要大于法治。其实人治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负责,就是靠一种责任感和团队的信任。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90%都是作坊。作坊转化成工厂不简单,真正的工厂是流程的顺畅、熟练的员工、科学的体系、绩效的评估等等都要支持工厂化的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意识和习惯的转变。
主持人:寻找新生机,点亮民族魂。亲爱的新浪网友们,大家好,我是新浪财经的主持人乔旎,这里是山东报道组,今天我们来到了青岛特锐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您采访到的是他们的董事长于德翔先生,于总,你好。
于德翔:你好。
发展顺利要注意风险控制
引言:觉得自己走的很顺了,一开始就忘乎所以了,还是时时感知可能的风险,思考怎样规避掉,我觉得这是两种心态。
主持人:于总刚才也是跟您聊到,从2004年公司成立,到2009年公司上市,直到今年的2011年,公司主营规模已经翻了100倍,是怎么做到的?
于德翔:其实特锐德发展的是比较顺的,我觉得特锐德快速的发展,第一个来自于他的运气比较好,我们在合适的时候进入了合适的市场,又在合适的市场发展过程中,又进入了资本市场,所以我们在进入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抓住了很好的机会,每一步都踏的很准,所以我说特锐德各方面的发展,首先来自于运气,运气比较好。
主持人:就是抓住了该抓住的。
于德翔:对。
主持人:每到一个机遇的时候总有一个相关政策出来,恰好你们也都赶上了。
于德翔:对。
主持人:其实刚才您也谈到了翻了100倍的利润。
于德翔:没有,不是利润,是企业的销售规模。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我们今天来到特锐德新的大楼里,也能够感觉出来,这样几年的时间,从这样一个小公司,到现在有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公司,您会不会觉得压力比较大?
于德翔:压力肯定是大,但是没有觉得比较大,有压力是正常的,做小公司有压力,再大的公司也有压力,这个压力我觉得都是正常压力。
主持人:所以觉得这种还是比较顺的一种状态,压力也还算是能够掌控。
于德翔:对,如果不能掌控,那就压崩了,压崩了的话企业就很惨了,可能股民就要倒霉了。
主持人:但是也通常有一个担心,如果一个公司太顺,没有经历过波折,是不是很难去发展壮大,这种心态会不会一直停留在一种比较顺的心态当中?
于德翔:这就看你整个企业的团队如何来把控这样的一个机会,同时你企业风险的预警机制是什么样的,包括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你觉得自己走的很顺了,一开始就忘乎所以了,还是时时的能够感觉到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风险,而且这些风险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把它规避掉,我觉得这是两种心态。
你如果确实是很高兴的,这样有可能出现大的问题。但是你时时能够感受得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规避掉,或者把人家的教训当成是自己的经验,如果这样企业可以不经过失败的教训,同样可以掌握成功的经验。
主持人:其实我们看到每年经历过大的波折,和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发展阶段,这基本上是创新型企业的一个通病。您刚才也谈到了可能要吸取教训,因为光靠吸取教训,或者这种心态是不够的,有没有完善的制度避免犯一些比较大的错误?
于德翔:肯定是,比如我的工作,我实际上是一个偏激进型的人,可能在上市以前,或者到了上市以后,这个阶段我的思想和我工作范围内都是冲在前面的。上市以后我们也选择了新的总经理上来以后,我更多的工作是在于(后台和)风险控制。
首先从我特锐德这个班子的带头人,我的思想就已经从前方转移到后台,由过去的带领团队往前冲,变成了风险控制的负责人,这样避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决策的问题,由于管理的问题,由于人员的问题,导致企业上的损失和影响。
主持人:所以可能在这方面,您更希望是别人在冲,您在后方去把控。
于德翔:对,我现在基本上退到后方。
主持人:但其实看您的年龄,也应该算是企业中比较年轻的领导者的形象,而且我们知道特锐德平均员工年龄25岁,其实这个年龄是非常年轻的年龄,可能大概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是积极冒进,比较往前冲的一种性格。
于德翔:对,因为年轻人希望把他的理想变成现实,他对理想的憧憬更强一些。特锐德打造一个这样的平台,更多的东西可能在冲的过程中我们崇尚一个团队的合作,这样规避掉由于个人的冒进,影响整个团队,或者整个部门工作的影响。实际上特锐德这几年的发展,第一得益于核心团队的建设,特锐德核心竞争力第一个就是团队建设,我们认为在这上面这种建设,在中小企业里我们付出的时间和代价是比较大的。
上星期清华大学案例中心,也是哈佛大学的案例中心到特锐德进行调研,希望把特锐德创意企业团队管理,纳入到清华大学管理案例和哈佛大学管理案例里面,所以他们上星期已经来做了相应的调研。
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型的企业,如何利用团队合作的资源,去把控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在这上面投入时间和经历是比较大的。包括我个人,其实我现在管具体的事情比较少,但是管人的思想,我每天更多的事情是跟高层、中层交流,更多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但是具体工作很少去交流。
企业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文化根植率
引言:特锐德发展速度快与文化有关,我们文化根植率比较高,核心就是价值观,我们要求员工和企业价值观基本上一致。
主持人:其实特锐德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更加注重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没有哪些方面特锐德特别注重的一点?
于德翔:文化,其实对文化来讲,打开每个公司的网站,或者他的宣传样本,99%的企业都有文化。但是在99%企业中,真正把文化能够根植到企业发展中,把它转化为企业员工行为意识的企业很少有,可能连10%都没有。
特锐德我们这几年发展速度快与文化有关系,我们特锐德文化根植率是比较高。首先得益于我们的文化,我们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我们要求我们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
特锐德价值观,前面跟你们也汇报了,我们价值观第一条,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精致产品和优质服务。第二,以创新为手段,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经济效益之后,才叫做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发展的环境。第四个方面,社会责任,叫做以素质为目标,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这个价值观决定了他价值的取向,第一个是客户,在客户之后的利益才是企业,企业之后的利益才是股东和员工的利益,股东和员工利益后面我们要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这是我们价值观,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
在我们企业高层、中层和骨干队伍里大概接近30%,我们文化的根植率,我们认为超过70%以上,就是说这70%能够指导人的行为,是靠什么指导?靠文化。在其他的人员里,其他普通员工里,我们文化根植率也会超过40%,我认为这个根植率的比例应该是比较高的。
当然,我看海尔更高,海尔这么大一个企业,他文化的根植率更高。海尔完全是靠企业文化发展起来的这么大的一个大型企业。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走进这栋新大都的大堂里,就看到特锐德的宣言已经挂在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几个词儿,创新、信任、学习、执行和负责,为什么用这样几个词儿鼓励整个的员工?
于德翔:这个创新,我觉得无论是大企业也好,小企业也好,老企业也好,还是新企业也好,肯定我觉得都是永恒的一个话题,包括一个国家,所以我说,我们尤其对创业企业,和创业板的企业,创新是个永恒的主题,包括技术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
特锐德这几年的发展也正是创新给我们结下了一个硕果,因为我们在企业发展上有无数个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的建设、规划、设计,我们都参与进去了。中国第一台配电防火墙,中国第一个35千伏的箱式变电站发明专利,完成了好多在中国第一个,第一个,所有这些第一个都是来自于创新,所以我们建立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创新发展战略,所以这是创新。
信任,实际上我们更多建立在团队建设上,我说过特锐德核心竞争力里,最核心的就是团队的建设。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团队,我把特锐德比喻成一个铁匠铺,是炼铁的,我们要把更多的铁按照我们的要求打造成刀或斧,我们在有文化的熔炉里烧。但是在烧和打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信任是最大的,如果彼此之间丧失掉信任,那么这个团队的合作可能就失去了,所以我们对信任上,是我们整个团队凝聚的奠基石。
学习,我觉得对我们来讲更重要。虽然我们有一些小团队,但是我们可以说在企业快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太多了,面临新的挑战也太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学习。包括我到清华也学习,我们总经理也到清华去学习,我们团队的培训,包括新办公楼里面,利用率最高的教室就是培训教室,因为每天大家都要争着去培训因为这样培训,建立起学习的组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最大的发展。
同时,学习和培训也是企业最小成本上的投入。创新、信任、学习、执行、负责。
执行就不用说了,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战斗力,尤其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执行力是非常强的。负责任,需要我们对客户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岗位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家庭也要负责。倡导这种负责的精神。
我觉得中国,尤其在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中,在管理上人治要大于法治。其实真正人治的根本是什么?人治的根本就是负责,你靠人治的管理,凭什么靠人治能把人管理起来,就是靠一种负责,靠一种责任感,所以这是我们企业精神,创新、信任、学习、执行、负责。
在这里面你没有提到,我在宣言里最喜欢的一句话,“特锐德让你我的理想成为现实”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主持人:让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成为现实。
于德翔:对,包括各个方面,包括客户。我们有很多客户来了以后,他说如何理解这句话?我说当你有一个疑问的时候,当你带着什么样需求的时候,你只要把你的需求告诉我,比如说一个技术方案的解决,一个产品问题的解决,你只要告诉我,我们会把这个问题在第一时间里把你变成一个现实。
也许你的环境不容易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这样一个环境,我们技术的环境,我们的研发平台,可以帮你解决很多的问题。包括一些新来的孩子们、学生们带着梦想来的,来了以后我们在面试以后,被公司录用以后,都要每个人填一个个人发展规划的说明书,让企业了解你未来的理想是什么,你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按照企业发展的通道,我告诉你你可能会走哪个通道,这样员工可能找到更多方向感和归属,他可能就有了动力,有了发展方向。
主持人:也有了信心。
于德翔:对。
高铁之后的华丽转身
引言:今年特锐德在铁路上的业务缩减,逐渐的不再是单纯的“高铁概念”。在电力、煤炭和石油上,尽早进行布局,从产品结构上说,可以说特锐德在今年实现了华丽转身。
主持人:所以这样的创新精神也是贯穿了始终。我们知道特锐德的发展和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您怎么看中国高铁给您带来的投资机遇?
于德翔: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高铁的发展,也许就没有特锐德今天,所以很多在上市以后,很多投资者把特锐德放到了高铁板块里面去。高铁确实是,刚才说没有高铁就没有特锐德,高铁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发展的机会,包括上市,包括企业的利润,包括未来的成长。可能今年出现了最大的问题,高铁政策上的调整,建设上的放缓。
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撞车,这种撞车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第一个影响,在这一点上也特别说明,对不起投资,高铁的影响导致好多投资人,由于我们股价的大跌,从前到后大概股价折了40%,所以投资特锐德的,由于高铁这些方面的影响,导致出现了损失,赔钱,所以在这里我特别表示歉意,这是高铁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这样一个影响。
但是倒过来讲,我个人对高铁还是比较充满信心的,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中国也许到了明年和后年,我的感觉有可能还会超过往年,成为一个最大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来讲,我觉得没有比高铁投资更好的项目,所以我坚信风雨过后更加是彩虹,可能高铁未来的发展方向比以前要更健康,在健康的基础上应该更快,我对高铁还是充满希望的。
电动汽车将成为市场最大行业
引言:从我们公司的战略研究和我个人的判断上来讲,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成为可能投资最快,投资最大,市场最大的一个行业。
主持人:我们看到铁路不仅仅是高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我们通常所谈到的地铁,因为现在很多城市里在大力发展地铁,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投资?
于德翔:在这上面也有,所以今年我们公司发展和西门子建立了一个战略合作,在今年的5月份我们和西门子在青岛签订了相应的合作协议,其中西门子转让了很多技术给我们,包括10千伏的充气柜,35千伏用于地铁上的充气柜,和我们联合开发的一些项目。这样为我们走向地铁,就是轨道交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为有西门子很多的技术作为支撑和保证。因为以前我们并没有在这上面有太大的投入,西门子在这上面保障了以后,使得我们像青岛地铁一样,我们在试着往前走,这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所以现在基本上公司围绕着电力、煤炭、石油,加上高铁,包括地铁,几乎是全方位的发展。
于德翔:这几个方面是平面推进的,特锐德本部这边是平面推进的。同时我们在这上面,今年在广西收购了一个H-GIS公司,想通过这个公司的平台,我们想进入高压电器这个行业,组合电器这个专业。
主持人:所以可能在这上来也会有所计划。
于德翔:这个已经在规划当中,包括我们上市以后,募投项目其中就是110千伏以上的GIS,这个我认为也是特锐德未来战略发展走向高压的一个重要的一步。
主持人:您曾经谈到,80年代的发展是靠制造业,90年代的是靠互联网,而二十一世纪就是新能源。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在推进新能源的发展规划,您怎么抓住这其中的机遇?
于德翔:其实在这上面,我们已经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从战略角度就已经做了安排。我们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一个是叫做汽车充电,另外一个是太阳能。可能汽车充电我们迈的步子要更快一些。从我们公司的战略研究和我个人的判断上来讲,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成为可能投资最快,投资最大,市场最大的一个行业,因为毕竟中国没有汽车工业。
如果中国搞了电动汽车,将颠覆实际上,尤其是欧洲、日本和美国,建立汽车工业上的工业王国。如果这样的话,中国最有可能发展电动汽车。如果发展电动汽车,我们第一个做不了汽车,第二个做不了电池,但是我们最有希望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做汽车充电,叫充电装。
但是充电装,我们可能更多崇尚的方法,或者方案是居民小区的充电,因为国家电网他搞了一个标准,和南方电网是崇尚换电站,中石油,中石化搞的是快速充电站,但我觉得这都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未来发展的主流还应该是小区的充电站,慢充电站,因为这个可能更加适合于市场,适合于老百姓的需求。
“抱团取暖”发展新能源
引言:青岛一共有五家同行公司,在政府支持和特锐德倡议下,成立了合作组织。我们争取三到五年,把青岛这个行业打造成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产业板块。
主持人:所以谈到新能源,基本上大家都是想从这个大的蛋糕中来分一杯羹。在这方面有没有做一些比较完善的准备?
于德翔:我们现在也正在做,很多方面我们也跟市里面做了一些交流,我们也希望走汽车充电这方面,能够和政府合作,能够和企业间去合作,所以在这上面我们刚刚在12月6日青岛电力设备上市公司,我们组成了一个俱乐部,这在中国确实是首创。
因为同行都是冤家,都是竞争对手,一般来讲都打的你死我活。但是青岛有一个特殊的时点,特殊的时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事情,这一点确实是挺奇怪的。也就是说自特锐德我们上市以后,在青岛相继这两年之内,又有四家,加上我们一共是五家属于同行,叫电力设备上市公司,有五家同时上市了。
目前这五家基本上业务上没有太大的重叠,所以从现在情况来看,这五家有合作的可能,后来在我们特锐德的倡议下,在政府支持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一个叫做“青岛市电力设备上市公司俱乐部”。
其实俱乐部最宗旨和目的:
第一个,营销资源的共享,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营销资源的共享,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营销资源的共享,因为我们都面对共同的客户,这样也体现出青岛团队和合作的意识。
第二个,比如你看好的项目,你投资我也可能投资,这样在我们本土范围内实现比较大的竞争。如果这样的话,都看好的项目我们大家共同投资一个项目,把大家所有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到一起,比如投资10亿或20亿项目,大家共同投资,这样项目往往容易做正和做大。
第三个,我们正在探讨在股权上的合作,比如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在不允许出现内部交易情况下,企业之间互相换股,等于把我们青岛五家上市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联合舰队。这种联合舰队一旦联合了,我们最终的目标,要把青岛打造成中国电力设备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我前一阶段专门到了比较发达的浙江去看了,后来我去看了看他们的现状,我回来以后更有信心。因为这五家企业,更多关注企业的基础,因为上市以后企业基础和标准是不一样的。
现在这五家企业,每家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建成高楼大厦,能够建成50层和100层,在这个基础上,这五个高楼大厦再形成这样一个联合,连成这样一个裙带,相互之间支撑的关系,可能这个板块你会发展的最大。
比如这五家公司,总的募集资金是60亿,60亿在两年或三年就要把这个钱花完,每年总投资要接近20亿以上。在青岛行业里,尤其是自主出资,一年拿出20亿来,我认为在全国其他行业不是很多,在青岛能够做到,这样为青岛下一步电力设备发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目标,要把青岛这个行业,电力设备制造业,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内,打造成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产业板块。
主持人:其实通常说同行是冤家,成立这样一个俱乐部,可能更多带来抱团取暖。
于德翔:对,这些东西叫优势互补。
主持人:现在应该有成立几个月的时间里。
于德翔:没有,12月6日刚刚成立。
主持人:目前来看发展怎么样?
于德翔:我认为大家还是比较积极,因为董事长比较积极,你刚才说了这个,一个是抱团取暖,另外优势互补,再一个用好各自的力量,对自己有好处,对对方也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但这其中没有竞争吗?
于德翔:很小,竞争面目前来说不是特别大。
主持人:所以基本上大家有都明白,可能这样的强强联合,比这样互相竞争更容易要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于德翔:对。
创业公司壮大转变思想最重要
引言:最大的挑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传统的习惯和意识很难改变。所以我们提出两个目标,要把“游击队”转化成“成规军”,要把作坊转化成工厂。
主持人:曾经您也谈到过一句话,因为我们知道特锐德毕竟主营还是厢体的变电站。您之前也谈到公司箱式变电站产品产生规模是9亿,要做到世界规模必须要做到30亿以上,我们知道从9到30亿,这个跨度还是比较大的,在这方面有什么准备?如果能够变成30亿?
于德翔:今年的产值是9亿的产值,实际上我们销售已经到了10多亿。目前我们从公司上市的时候,2009年中国在箱式变电站这个行业里,青岛特锐德已经做到中国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的企业。我们下一步的目标,从2011年到2015年,再用五年的时间,特锐德要把箱式变电站这个产品要做成世界规模最大,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世界规模最大恐怕你要超过30亿,甚至到50亿才有可能,你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除了企业自身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与国际化的问题。
中国这一块儿市场发展还是很大的,目前这几个行业发展的状态都很好,但是我们市场占有率并不是那么特别的大,就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另外一个,你要变成世界最大的,真正要成为一个世界化、国际化的东西,我们今年发展的战略,特锐德发展一个国际化。
国际化就是,我们的优质产品要销往到国外去,通过各种方面的渠道,要走出去,走出国门。
第二个方面,要把国外更好的技术,通过我们国际化的通道,把它引进来。因为这方面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我们是中德合资的企业,我们有一个外方股东,他是一个德国人,他完全能够承担起特锐德国际化这样一个重任。
主持人:我们知道一个创新型的企业,尤其是一家创业板的公司想要发展壮大,肯定其中还是会面临很多风险和压力。您觉得从这9亿到30亿,您刚才也谈到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中间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
于德翔:最大的困难还是属于思想上的问题,我们2011年到2012年要做两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第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把我们的“游击队”转化成正规军,特锐德从成立开始只有23人,发展到现在930人。实际上我们前期发展之所以快,就是我们机动灵活,我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客户的需要,做了最快训练的响应,所以叫特锐德,锐字就是特别快的意思。但是这种快可能带来了我们过去的一些思想、理念、管理,我把它称为“游击队”。
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10亿规模的企业,用“游击队”的管理已经不行了。我们要打造成一种“成规军”,从思想上、行为上、管理上、意识形态上,都要转变成一个“成规军”。这个转变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我们最大的挑战,从思想上转变,要把“游击队”转变成“成规军”。
第二个方面的转变,我也认为中国的企业,或者中国的工厂,90%的工厂都是作坊。特锐德过去一定是作坊,我们要想从2011年到2012年两年的时间,特锐德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把作坊转化成工厂。
但是作坊转化成工厂,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不是说特锐德你看我上市了以后,融了这么多钱,买了一个现代化的设备就变成工厂了,不是。它的流程,它的作业指导书,它的培训,它的员工,它的体系,都要支持这种工厂化的发展。包括它的查出效益,所以实际上从作坊转化到工厂,包括最大的挑战就是,过去员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他传统的习惯,传统的意识,很难改变这样一个难度。所以我们提出两个目标,要把“游击队”转化成“成规军”,要把作坊转化成工厂,这是我们近期最大的挑战。
主持人: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的五年计划会是什么样?
于德翔:五年我们分成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特锐德一直的主营业务这方面,箱式变电站,我前面说了,要用五年时间把特锐德的箱式变电站做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研发实力最强的,我们前期已经描述了。
第二个,在高压这方面,GIS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进入到中国主流的行业里面去,用五天的时间,高压一定要进入到中国主流发展行业中去。
第三个,从产业这方面的发展,我们要进入到新能源行业,尤其进入到汽车充电这个行业,我认为这是一个主导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在探讨,用我们创业的的“青岛市电力设备上市公司俱乐部”共同的力量,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同时振兴出我们中国的民族产业,也为了国家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总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也希望未来五年的时间,特锐德能成为您心目中那样一个企业。谢谢。
于德翔:谢谢,特锐德会让你我的理想成为现实。
主持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