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辉煌的英德茶文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建国前夕,英德茶叶生产已到了似有若无的境地,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50年全县茶园面积仅得30公顷,茶叶产量仅得三吨(3000公斤)。当然,这 些 都 是 产 自 零 星 的 残 存 茶园,而且大多数是品质低下的“土青茶”。既无规模,也不成市场,有茶者仅在墟日摆摊或权当以物易物交换而已。

  1956年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单行条列式)在省属英德茶场诞生,该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接着第二批、第三批……连续发展。在国营茶 场 植 茶 成 功 的 推 动 和 支 持下,一个个集体联办茶场也应运而生。在英德县政府的领导下 , 群 众 性 植 茶 运 动 蓬 勃 兴起。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各个部门的支持以及群众的积极行动,这次植茶运动,其气势之 磅 礴 , 规 模 之 大 , 速 度 之快,前所未有。第一次植茶高潮(1964至1967年)共发展新式茶园2500多公顷;第二次植茶高潮(1973至1975年,发展新茶园800公顷;第三次植茶高潮(1987年至1988年),发展双行密植茶园2200多公顷。英德地区三次种茶高潮共发展新式茶园5500多顷,成为全国重点茶叶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建成5座年产红茶500吨以上的初精制合一的大型机械化红茶厂以及40座小型半机械化青、绿茶厂。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第一批英德红茶于1959年问世。1960年中茶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祝贺电称:“1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声誉。”六十年代大批量投向国内外市场以后,英德红茶以其独特的鲜爽风格和浓强的优良品质堪与印、斯红茶媲美而蜚声海内外。1965年当代中国四大茶学专家之一庄晚芳教授在英德茶场作报告时说:“你们在1962年做的分级红茶(指红碎茶),为我国外销上开了第一炮,在市场上影响很大,外国人还不相信,怀疑是锡 兰 茶(即 斯 里 兰 卡)。 ” 其实,据香港市场反映:“英德红茶的外形与内质与斯里兰卡销到香港的红茶相似,它的色泽 乌 黑 而 润 红 。 久 存 不 易 变色,比斯里兰卡的更好。”正因为如此,英德红茶每年生产4 0 0 0余 吨 远 销 到 西 欧 、 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闻 名 中 外 ,饮 誉 世 界 , 并 成 为 中 国 大 叶红 碎 茶 第 二 套 样 出 口 的 重 要支 柱 。 由 此 , 英 德 红 茶 被 誉为 中 国 红 茶 后 起 之 秀 , 红 茶中 的 一 朵 新 花 , 一 枝 奇 苑 。英 德 县 被 誉 为 广 东 省 著 名 的“红茶之乡”。

  外 国 人 如 此 喜 爱 英 德 红茶 , 乃 因 英 德 红 茶 具 有 浓(厚)、强(烈)、鲜(爽)的品质风格,尤其那秋茶的自然花香令人珍爱。特别是加糖奶后,汤 色 姜 黄 瑰 丽 , 滋 味 甘 美 清鲜。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 会 上 , 用 英 德 红 茶 招 待 贵宾,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据1996年9月19日香港东方日报称,“英德”红茶作为高级红 茶 已 被 英 国 定 为 皇 室 用茶。”

  最能体现英德红茶品质水平的莫过于它在30年来所获得的各项殊荣。据统计,英德红茶获国际美食金牌奖,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国家银质奖以及各部委评比的第一名和优质奖等,达36次之多。

  在 此 , 人 们 不 妨 屈 指 一算,从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英德红茶创造三十年的光辉业绩史,造就了英德茶文化的辉煌。而哺育“英德红茶”成长的发祥地英德茶区以及为之奋斗过的各届领导和勤劳的英 德 人 民 , 对 于 这 辉 煌 的 历史,当记忆犹新。伴随着这辉煌历史的发展,英德茶文化将会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