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他们见证金山商圈的崛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05:40 来源: 东南快报

  金山十年住户高大姐:

  以前只有一个“好日子超市”

  2001年,刚到福州工作的高大姐在亲戚的介绍下第一次听说了金山开发区。抱着对“家”的强烈渴望,她和丈夫骑上自行车兴冲冲地从西洪路直奔金山。经过1个小时多的长途跋涉,乘兴而来的高大姐傻了眼:泥土地上看不见预想中的高楼大厦,放眼过去,只有零星的农村自盖房散落各处,而并不宽阔的土渣路边挨挨挤挤地摆着小货摊,边上还有牛群在“闲庭信步”……

  高大姐一度曾以为自己到了乡下。更糟的是,想来买房却连售楼部也找不着。

  “我们只好骑着自行车到处找。”高大姐和丈夫不甘心就这么铩羽而归,反复向路人探问后,几经辗转终于在金山大桥下找到了当时的售楼部。

  “当时金山的房价每平方在一两千元左右。”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实力,再加上看到金山30万常住人口的规划,高大姐动了心,在金山片区买了现房。

  2002年,高大姐入住新房。在享受陌生城市里尘埃落定所带来的安定感的同时,高大姐发现,金山如同一张白纸,光明的未来还需要漫长的等待。

  “附近没有超市,更别提卖场。”在高大姐的记忆里,最早开起的超市叫“好日子超市”。它藏身金山大桥下,离高大姐的新家有一段距离,高大姐每天都得赶早在上班前骑着自行车去买东西,不过,她已经相当满足,“柴米油盐有着落就好”。

  “当时就想,如果有个类似沃尔玛那样稍微大型点的超市,就完美了。”高大姐说。

  而这样的期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新华都、特易购、大润发、仓山万达……“世界第三大零售商”、“福州目前最大的城市综合体”等等响亮的名号,让曾经见识过金山土渣路边小货摊的高大姐恍如隔世。

  “现在两站路到大润发,过个街就是万达、乐购,还有马上开业的红星国际,家门口就有那么多商场卖场扎堆,生活真的够方便了。”高大姐说。而几年前还在她生活里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好日子超市”,如今在回忆里已渐渐模糊。

  “以前的金山,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高大姐说,她有很长一段时间周末无处可去,“只能呆在家里”,而现在,如此多的商业机构点亮了“睡城”的夜空。

  “金山‘亮’起来了。”见证十年变化的高大姐深有感慨。

  仓山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郝军红:

  以前招商难,现在商家主动上门

  金山商贸的日新月异,普通百姓切身就能感受到。而变化过程中的甘苦,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体会更深。仓山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郝军红2007年上任时,恰好就碰上了招商的瓶颈期。

  “2005年年底之前,招商的主要方向在工业上。”郝军红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最后一份工业招商协议的签订地址。

  “金山最早定位在工业上。”对此,郝军红有着积极的评价,在她看来,正是这样的定位为金山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这一片区聚集了相当的人气。2006年后,金山大面积楼盘的相继开盘,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例逐年发生着变化。而常住人口的增加,也促使金山新区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同时也孕育了巨大商机。

  2006年,金山招商的主力开始由工业转向商业。

  2006年到2007年,和所有的转型一样,金山的招商也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那时候前来和郝军红接洽的大型集团屈指可数,招商几乎举步维艰,很难打开局面。“不必说商业招商的困境,就是在当年工业定位下,仅仅五亩地的小项目都找不到主人。”

  好在,两年的困境,并没有阻挡金山配套设施完善的脚步,而持续孕育的商机也吸引了一些目光独到的投资者。2007年,金山等来了宜家。满怀希望打破困境的郝军红对这个项目有不小的期待,只可惜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这一入驻计划因此搁浅。

  直到2009年下半年,郝军红迎来了第一波惊喜。世界第三大零售商特易购正式敲定,把第一家门店落在了金山。此后,越来越多的商家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郝军红认为,“两江一轴”的导向为金山的腾飞准备了政策支持,而这一区域30万的人口规划、潜在的巨大购买力和远到闽侯大学城的辐射能力都是大型集团敢吃螃蟹的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肖彬刘云鹏见习记者陈聪文/文记者林风/图通讯员仓萱

  红星国际董事长刘建忠:

  我们幸运地抢占了先机

  刘建忠,现任红星国际(福州)董事长,2010年,他个人出资28亿连续拿下福州三个地块,堪称个人“拍地王”,其中,他斥资7.952亿元拿走江厦小区东侧地块,成就如今的红星国际。

  “金山的住宅率很高,但休闲娱乐等商业配套不足”,刘建忠分析说,“宝龙、万象城已经开始繁荣了。但一过尤溪洲大桥却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商机。”而红星美凯龙的所在位置,“就在二环边上的枢纽中心”,这也是商业竞争中能制胜的重要筹码。

  此外,如今东街口商圈的经营面积约有7万平方米,宝龙、万象城商圈加起来约有17万平方米。而万达、红星的经营面积远远超过传统商圈面积的总和。

  刘建忠说,传统的商圈都是大众化消费,但这种普通消费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消费观念。红星已经把“一站式”消费引进来,“里面什么都有,写字楼,台湾美食街、咖啡屋等等”。

  回想起2010年的举动,刘建忠连呼“幸运”。他说,金山这片区域将会随着万达、红星这些顶级商家的入驻而觉醒。谁先扼住咽喉的地段,谁就收获了商机。“社会规则就是先来后到,我们幸运地抢占了先机。”

  仓山区贸易发展局局长黄建波:

  浦上大道的格局曾经想都不敢想

  黄建波,大学一毕业就在建新镇党政办工作,正好见证了金山整个变革的过程。

  “‘十年一梦’。如今的金山可以说是打破了福州传统商贸的格局,实现质的飞跃”,黄建波说,以建新镇为例,上世纪90年代之前,建新镇还是典型的农业区。1990年到2000年之间,建新镇转型进入工业发展期。2000之后,金山大开发,这一片区的商业逐渐孕育发展起来。

  2006年开始,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金山的土地上,加上早前已有长足发展的工业区,这一新兴区域已经聚集了相当的人气。但在这一段时间内,金山的商贸发展可谓乏善可陈。家门口无处消费的金山居民不得不把脚步迈过了江,在台江、鼓楼消费完再返回金山睡上一觉。

  2006年年底,黄建波担任仓山区贸易发展局局长一职。“当时并没有城市综合体的概念”,黄建波说,浦上大道如今的商业格局在当时根本“想都不敢想”。

  但就在短短几年之后,城市综合体被顺利地引到了家门口。而且还是接踵而至。

  黄建波说,金山近十年的开发已经蕴含了无数商机,同时,“睡城”的居民开始从“住”的需求层面往多元化消费方向发展,大型商业机构的引进正是水到渠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