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元年度难逃下跌厄运 2012寻“方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09:28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从年度行情来看,欧元恐怕难逃类似美元当年的下跌厄运。欧洲的政治精英们尚未放弃抵抗,虽然进展缓慢,但他们至少仍在为如何打造欧元的“方舟”而绞尽脑汁。

  世华财讯分析师关威

  如果玛雅人“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是为了满足人类潜意识中的恐惧快感的话,那么对于欧洲人而言,这一预言确有其现实意义。事实上,在201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欧洲都笼罩在一种不能自拔的恐惧之中。欧元区解体、欧元崩溃论犹如魔咒般挥之不去,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人们对抗欧债危机的意志。好在欧洲的政治精英们尚未放弃抵抗,虽然进展缓慢,但他们至少仍在为如何打造欧元的“方舟”而绞尽脑汁。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领导人意识到欧洲的统一,是避免彼此军事冲突的有效手段。但是一个悖论出现了,前者似乎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得以实现。而破解这一困局,开启欧洲新篇章的那把钥匙恰恰是欧元。自欧元问世以来,欧洲人才真正享受到了长久的和平,富裕便利的生活,自由繁荣的市场以及二战后久违的自豪。统一欧洲的梦想也通过另一条路径逐渐变为现实。

  毫无疑问,欧元的诞生当属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然而,如今人们似乎意识到这个更多出于政治目的的产物,仅仅模糊了欧元区内部的疆界,却从未融合高卢人、日耳曼人和拉丁人的民族情感。倘若经济发展顺畅,人民安居乐业,彼此尚可相安无事。然而,一旦危机降临,不信任感令他们难以凝结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

  此外,正如经济学家反复强调的,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裂的财政政策,是欧元区先天性的疾患。这使得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领导人推出的多轮救助措施看上去更像是敷衍了事。

  其实,真正不幸的是,欧洲新生代领导人并未做好准备,似乎也不具备能力应对时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欧洲领导人、财长峰会,最终成为了失望的代名词。就如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本月初欧盟峰会上的表现,足以为欧盟、欧元区以及欧元分裂论者留下口实。只是颇为讽刺的是,其前辈温斯顿·丘吉尔恰恰是欧洲合众国——欧元区雏形的有力推动者。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以上的一切仍不足以让笔者相信“欧元末日论”。笔者以为,市场的倒逼机制正是打造欧元“方舟”的有效工具,并最终帮助欧洲走出危机的阴影。这初听上去可能有些矛盾,因为市场的动荡恰恰是欧债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不可忽视的是,市场的高效性又反作用迫使欧洲领导以更加迅速的行动应对危机。如果最初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以及怏怏而别的前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还在为谁该对欧洲债务危机负责而争执不休。那么,眼见欧债之毒感染核心国家意大利、西班牙,成员国国债收益率竞相攀升,评级机构一再下调债务国主权评级,欧洲银行流动性再告枯竭,甚至法国亦呈恶化之势,欧洲领导人开始学会面对现实,在妥协的过程中寻求答案。因此,可以说,市场的倒逼机制对当前欠缺勇气和领导力的欧洲政治家们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和推动。

  本月初形成的“新财政协议”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尽管有评论指出,新财政协议步伐迈得太小,成员国仍然意见不一,且怀疑其是否具有约束力。同时,市场也未给予积极回应,意、西两国国债收益率维持高位,评级机构的降级警告仍不绝于耳。但不可否认,欧洲正在朝着统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方向上迈进。未来欧洲领导人需要做的是,填充更多细节,使其更具信服力。

  当然,如果欧盟各国果真能够严格执行“新财政协议”,将有益于欧元区重新赢得市场信心。但与此同时,经济在短时间内可能遭受紧缩政策之苦。于是,若欧盟既希望恪守紧缩财政政策,又不愿见到经济显著滑坡,一定会借助欧央行的力量。自欧央行行长德拉吉上任以来,欧央行已经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政策宽松之意图坦露无疑。虽然,德拉吉一再强调不会无限量购买欧洲债券。此后,推出的“长期再融资计划”(实为变相QE)也只是隔靴搔痒。预计随着欧债危机的日益严峻,最终会逼迫欧央行就范,效仿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可能会提振欧元市场人气。但从年度行情来看,欧元恐怕难逃类似美元当年的下跌厄运。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