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处处渗透帝国记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13: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伦敦桥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的标志
行走在伦敦市中心的街头, 《环球时报》记者有一种行走在历史中的震撼感。且不论那高高立在柱子顶端的纳尔逊上将、库克船长等人物雕像,即使是街边一栋不起眼的老式建筑,都可能是曾经决定着地球上很多国家命运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曰不落帝国的心脏,这里保留了太多的帝国碎片,而历史的碎片与现代的英国,都可以通过英国王室串联起来。
加拿大门与澳大利亚门
在中国正式的翻译中,英国是 “联合王国”,王国的君主是女王。而在另一些翻译中,却常常使用“英国皇家” 的说法,比如“英国皇家海军”、“英国皇家学会”等。 “皇”显然比“王”气魄更宏大,而“皇”与“王” 的微妙差异及混乱称呼则正是英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纠结的最好体现。19世纪末,大英帝国是一个至少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 1/5、人口总数1/4的庞然大物。直到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英国的“天朝上国” 气象仍然留下大量痕迹,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在白金汉宫附近。
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居住的王宫,它的前方是维多利亚纪念碑,在纪念碑左右各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大门,分别是加拿大门和澳大利亚门。据介绍,见证了英国最强盛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1901年去世后,大英帝国制定了庞大的纪念计划,帝国成员纷纷表忠心.帝国中分量最重的几个成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都贡献了自己的“门”,其中加拿大门最大。新西兰贡献的礼物——两个宏大的青铜雕像被放在维多利亚主纪念碑的外围,其中主题为 “农业”的雕像是一个右手拿镰刀、左手抱着麦穗的妇女站在狮子旁,狮子一直是英国皇家武力威严的象征。 “这些礼物当时是帝国疆土遍布四海的象征,但现在它们更多的是景点。”一位英国朋友告诉记者。
“皇家电 话亭”成英国文化符号
从维多利亚纪念碑到特拉法加广场边上的皇家海军拱门,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整条道路都被涂成红色。同行的一位英国朋友告诉记者,红色是英国王室的颜色,把道路涂成红色是告诉大家,它是王室的财产,不归政府所有,允许大家在上面走是皇家的恩典。
英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渐变,一切变化都是逐步的,由双方在认清形势下妥协而达成共识。英国政治的重心从国王到议会,从贵族控制的上议院到平民为主的下议院的转移,都是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中发生的。英国政治学者詹姆斯·凯布尔说:“英国君主制尊严的增长,恰恰与它的实际政治权力下跌相对应。”对皇家来说真是有得有失。
除了尊严和威望,属于皇家的实体财富也不少,比如外郡有众多皇家庄园。不过,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夏天度假的温莎城堡都不是君主的个人财产,而是国家财产,它们由王室使用,但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开放,这中间又少不了王室与议会之间的妥协。
英国皇家气息无处不在的一个标志是电话亭。带有皇冠标志的亮红色公用电话亭已经与红色双层巴士、黑色出租车和黄瓜三明治一起成为英国的文化符号,美国好莱坞电影经常把红色电话亭当成伦敦的标志。尴尬的是,在移动电话越来越普及的现在, “皇家电话亭”成了鸡肋,更讽刺的是,里面贴满色情小广告,英国电信公司曾表示,每年平均要从电话亭中清出1400万张色情卡片。
“王室新闻”折射对帝国的眷恋
英国报纸每天都报道王室新闻,事无巨细地报道各种王室消息。受到“标题党”的诱惑,记者大致地看了某报一篇头版又转到3版的有关哈里王子的报道,“哈里王子听说朋友遭到抢劫,立即开车前往营救……”在长长的省略号之后,报道大喘气地说,他在街上转了几圈,没找到那位朋友,就直接开车进警局了解情况。
记者好奇地问当地一位媒体同行,报道王室的这些细节读者欢迎吗?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认为,其原因除了英国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英国女王还是英联邦国家的元首,而英联邦是大英帝国留下的一个影子,从这个层面讲,英国人对王室的关注是对大英帝国的一种眷恋。( 本报赴英国特派记者王海峰)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