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基金会:现代慈善的新主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14:4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富人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已经诞生,这些人在年龄上,大都已经五六十岁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将要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了,当然也有还在发展过程中的,但总的来说,这个群体已经形成了。这些企业家也到了考虑如何处置自己的财富的时候了。有的人会考虑把财富留给后代,继续把家族企业做大做强,但更多地会考虑如何用慈善的方式,把这些财富回馈给社会。对此,不同的企业家有不同的做法,有些是边发展企业、边做慈善,有些是退休不做企业了,专门来做慈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随着中国现代慈善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家创办的家族基金会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的生力军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支持和舆论的引导,特别是政府的扶持。这些年,政府很关注家族基金会的发展,也给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比如注册登记的程序逐步简化,其他条件也开始放宽。不过,一些配套的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比如说现行的税收政策就对家族基金会的发展非常不利,我把这种状况比喻成允许“出生”,但不让“长大”。当然,这里不是怪政府,政府对慈善、对家族基金会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需要新闻媒体、基金会的创办者、从业者更多地去宣传、去游说。
从家族基金会角度来讲,要实现自身的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并贯彻理想与价值观,价值观是家族基金会的灵魂所在。做基金会不完全是学雷锋,我们所希望的是基金会既能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家族基金会具体做了什么项目,我们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他们的基本理念或者基本价值观,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从运作上,我们强调要法治化、规范化。法治化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来实现;同时,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慈善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也非常重要。
再者是保值增值。家族基金会的保值增值,跟其他机构的保值增值没什么区别,但是正如前面的发言嘉宾提到的,其实,基金会来做保值增值的工作,不如企业自身来做,而由企业家创办的家族基金会在保值增值方面应该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关于人才培养。有社会的培养,有学校的培养,也有基金会自身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人才是有身价的,有一个待遇问题。目前基金会员工待遇的限制政策,不利于人才的引进。据说有关部门也在认真的研究,希望尽快能得到改善。
还有就是国际化的问题。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国际化视野,只考虑在本土上发展,那要成为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力量,恐怕是很难的。正像中国企业必须走向世界一样,中国的慈善、中国的家族基金会也应该走向全世界,参与全球化。一个非洲希望工程在国内就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真是不太应该。希望工程做到非洲去,没有什么不好的。一百年以前,洛克菲勒家族不就把协和医院建到北京来了吗?难道那个时候美国就没有穷人了吗?所以,基金会必须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胆识,有这样的国际化的视野和举措。
家族基金会现在的发展环境不能说很好,我们的制度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但中国的企业家、富人们不能等了。一百年前美国的富豪们创办家族基金会的环境和条件不会比我们现在好到哪里去,但是他们做了,并且坚持了一百年,才造就了今天美国家族基金会的辉煌,才造就了美国现代慈善的发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富豪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胆识和行动力,不能坐等制度完善。坐等条件成熟,耽误我们做事的时间和机会。关键还是在于行动,我们不能再观望了,造就世界级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大的家族基金会正逢其时。
只有我们大力发展家族基金会,才能促使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坚信:更多大的家族基金会的建立和发展,将对中国的社会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特别的意义。可以预见:家族基金会将成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同步、走向未来的重要助推器。(编者注: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演讲者审核。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