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汽车业将在多重博弈中前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1:47 来源: 国际在线
记者 宗巍 长春报道
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告别高速增长后进入调整期的第一年。这一年,随着一系列刺激政策退出、限购令出台,火热的车市迅速降温,增速从30%下滑到10%以下。
展望新的一年,开始习惯平稳增长的国内汽车业面临的压力依旧巨大。公车改革等新形势下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博弈、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博弈以及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博弈……注定2012年中国汽车业要在多重博弈中前行。
博弈一:自主与合资
12月10日,东风汽车公司举行了自主品牌年度百万辆下线仪式,这也是继一汽集团之后国内又一家自主品牌年产销过百万的企业。在下线仪式上,东风汽车还发布了“乾”D300自主品牌中期事业规划。东风汽车将在五年内投入300亿元,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力争到2016年自主品牌销量达到300万辆。
东风汽车的自主品牌战略,是当前国内众多车企大力发展自主的一个缩影。在前不久结束的广州车展上,新的一汽自主品牌“欧朗”正式与公众见面,也掀起了一汽自主事业的又一个小高潮。“十二五”期间,一汽制定了产销500万辆的目标,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将达到200万辆。“自主已经成为一汽最核心的事业,已经成为一汽人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全力以赴干好的事业。”一汽董事长徐建一说。
纵观这些年国内汽车业,以一汽、东风为代表的国内大车企纷纷加大自主品牌产销力度,其背景就是我国自主汽车行业发展堪忧的现状。入世十年多来,我国汽车产销量不断爬坡,从200多万辆一路上涨,1000万辆,1800万辆。然而,在产销不断上涨的势头下,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不尽如人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形势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外资品牌的销售市场不断下沉,“启辰”、“理念”一个个合资自主品牌横空出世,进一步挤压了原本属于自主品牌的低端市场。一些国内汽车制造厂商负责人曾表示,合资品牌的下压将会使自主品牌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十分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做大做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较去年同期下降3.28个百分点。有业内专家指出,未来几年合资与自主的竞争将会加剧,“自主品牌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面对日益激烈的短兵相接的趋势,很多国内厂商明确表态,要着力支持自主事业发展。前不久,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在谈到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关系时表示,未来两者竞争关系将会愈加激烈,一汽将集中精力发展自主品牌,当旗下的合资和自主品牌产生竞争时,一汽还是希望自主品牌能够发展壮大。
前不久正式公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令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感到曙光一现。根据《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对于以往以奥迪等合资车型为主的公车市场将会带来一次冲击,为自主品牌占据这一新兴市场提供了有利政策扶持。当前国内自主品牌18万元以下的车型非常丰富,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新《细则》的出台将使得自主与合资的博弈更加激烈。
博弈二: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大众、宝马、奔驰、福特等众多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发布了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规划及推进时间表。相比较而言,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就显得有些步伐缓慢。其中发展规划不明晰导致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博弈,新能源汽车不同发展路线的博弈以及车企与电力企业之间的博弈。
“未来五年,一汽集团将开发多款新能源汽车,打造八个新能源汽车产品平台,开发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三款新能源商用车。”徐建一说。除了一汽外,东风、上汽、奇瑞等车企也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力度。一些国内新能源汽车像奇瑞的QQ3EV等,也凭借便宜的价格进入销售市场。
但事实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2010年由工信部牵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草案公布,一度燃起业内的巨大希望。然而一年后这份草案仍处于修改报批阶段。
《规划》不出,发展方向就不够清晰。现阶段究竟是优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还是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争论依旧不断。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在各地经常“遇冷”。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试点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有一万多辆,其中大部分是政府扶持的混合动力汽车,私人纯电动汽车少之又少。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另一个悬而未定的是充电还是插电的争论,其背后就是车企和电力企业的博弈。过去在我国扶持插电式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很多车企把插电式作为发展方向,但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能源供应商提出了换电池为主的发展模式,导致双方矛盾开始凸显,在换电还是充电问题上迟迟没有定论。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迟迟不出台,双方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人员表示,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大的一个博弈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和车企在平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发展上的博弈。“尽管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方向,但在当前国内车市产销形势不错的背景下,大家还是优先发展能够快速盈利的传统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显得不那么积极,这也是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展缓慢的一大原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前不久表示,未来汽车行业最大的挑战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现在国内各地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讨论还在继续,但留给我们的发展机遇期则越来越短。
博弈三: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
如今,当你某天走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街头,看到路上跑着一辆辆带着“奇瑞”、“长城”、“江淮”LOGO的中国汽车时,千万不要惊讶。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巴西的城市街头正在奔驰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近年来,当跨国汽车巨头紧盯中国市场这块肥肉并不断“跑马圈地”时,土生土长的中国自主品牌正在接受空前挑战。随着国内生存空间被挤压,走出去向海外扩张,成为越来越多自主品牌车企的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整车出口达到46.49万辆,同比上升53%,其中增幅最大的乘用车出口25.3万辆,同比增加75%。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配置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下,走出去拓展新兴市场,参与国际汽车行业竞争,是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国产汽车出口海外与韩国现代汽车最初进军美国市场相似,其背后是国内市场的生存压力逐渐变大,但如何平衡海外和国内市场的关系,是考验众多车企的关键命题。
事实上,当前很多车企布局以不发达地区为主的海外市场,主要目的是获取第一桶金或短期利润,因为出口不仅能够释放国内产能,避免与强大的合资品牌激烈竞争,还能赢得国际资本回报。然而,由于长期规划不够,短期矛盾比较突出。以配套服务为例,当用户车子发生故障时,不容易找到这些中国品牌的服务商。另外,由于多数国内车企主要在几个集中的地区发展,“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比较明显。从长远看,影响了国内车企的健康发展。
专家认为,对于国内车企来说,用低成本车型占领海外新兴市场,形成与国内车市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是很多跨国车企的经验之路。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单纯依靠低价抢夺市场,扩张越大则隐患就越大,很容易“顾此失彼”,导致两个市场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如何平衡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相关车企面前的紧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