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家揭秘毛毛虫变蝴蝶:因蝴蝶与天鹅绒虫交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7: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蝴蝶资料图
天鹅绒虫资料图
为什么软乎乎的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科学家也在寻找原因。英国一名生物学家给出了很有意思的观点:古代蝴蝶和天鹅绒虫交配之后,现代蝴蝶的幼体毛毛虫就出现了。这名生物学家还给出大量的理论依据,不像是在写科幻小说。可他的说法遭到了同行的炮轰。他的论文今年因争议太大被刊登的杂志撤回。
这名科学家的遭遇并不是个案,每年有数百篇通过审阅的科学论文被撤回。撤回的原因各不相同:作者发现了错误、有抄袭、争议太大等等。编译/本报记者张振
假设:
生物幼体是其祖先和异种生物交配造成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2009年刊登了英国利物浦大学生物学家唐纳德·威廉姆森写的一篇听起来很奇妙的论文。威廉姆森的论文称,现代蝴蝶的祖先误把卵子通过天鹅绒虫的精子受精,导致如今蝴蝶的生命周期中必然要经过一个毛毛虫的阶段。
威廉姆森提出,最初的蝴蝶小时候就是蝴蝶,而毛毛虫长大了还是毛毛虫,两种生物偶然地杂交并繁育后代,形成了现在的蝴蝶。这也许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毛毛虫和蝴蝶的外表相差得那么离谱。
威廉姆森在名为《幼体和进化论》的一篇论文中提出这样的假设:很多海洋生物体出现幼体阶段是因为其祖先是由两种不同的动物种类交配而来。威廉姆森把这种现象称作“杂交发育”。他还指出,贡献精子(或卵子)的那一方的一部分基因组在两方后代中起到导致幼虫阶段的出现。
威廉姆森还说,他的理论还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不同种类昆虫的成虫外形差异很大,幼虫却非常相似,譬如叶蜂、举尾虫和蝴蝶。他认为,可能它们各自的祖先都从同一种成虫像毛毛虫那样的生物那里获得了同样的基因,所以幼虫都长得一个样子。
威廉姆森表示,他的结论借鉴了植物的嫁接现象。不同种类的植物嫁接在一起可以产生与接穗和砧木都不同的果实。
通常说来,不同物种即使杂交成功,产生的后代也不具备繁殖能力,譬如驴马杂交而成的骡子就是如此。不同物种间的基因和染色体结构差异太大,它们混杂时会互不相容。不过威廉姆森认为,或许在千百万年前,不同物种之间的壁垒还没有这么森严,生命只需要一次偶然的例外,就可能创造奇迹。
反驳:蝴蝶没有与
天鹅绒虫相同的DNA
威廉姆森的论文被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家嘲笑,哈佛大学无脊椎动物学家贡泽罗·吉里伯特认为这篇文章主张的是“有史以来被人提出的最愚蠢的观点。就像说人与鱼杂交会得到鲸鱼一样,简直一派胡言。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假说”。
威廉姆森用基因理论来给自己的观点做支撑,一些反对他的科学家也用了基因理论来反驳这一观点。他们指出,既然威廉姆森提到蝴蝶应该有与天鹅绒虫一样的基因系列,但这样的基因序列没有在DNA检测中观察到。
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迈克尔·哈特和理查德·格罗斯贝格逐条批驳了威廉姆森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上的结论。他们的观点基于基本进化论知识和现代蠕虫与蝴蝶的遗传学知识。《生态》杂志在2011年1月刊登了威廉姆森的“蝴蝶爱上蠕虫”论文后,哈特立刻向编辑提出质疑。从9月份起,这篇论文就查询不到了。
[2011被撤回论文]
抗生素能治疗阑尾炎
《肠胃外科杂志》2009年刊登了一篇印度研究人员发表的名为《急性阑尾炎的保守疗法》的论文。文章的主旨是,相对于手术切除病变阑尾,抗生素治疗或许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10月,这篇论文被撤回。意大利外科医生2010年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一封长信,对这种疗法提出警告。这位外科医生委婉地指出了该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诸多问题。随后印度研究人员发表了两段话的回应,要求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证明抗生素治疗的优越性。
没有消息说更大的研究有没有进行,但杂志以涉嫌剽窃为名撤回了这篇论文,声称“论文的大部分是其他期刊之前发表过的”,时间从1995年到2000年。
乱扔垃圾带来犯罪
这样的理论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在城市里涂鸦和乱扔垃圾会使人脑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犯罪、憎恨和歧视。很遗憾,发表于2011年4月号《科学》杂志上一篇论文的负责人,迪德里克·斯塔普,可能伪造了研究数据。
《科学》杂志11月撤回了斯塔普撰写的论文。斯塔普是媒体宠儿,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上。根据他所在的荷兰蒂尔堡大学的报告,他至少有30篇论文数据造假。斯塔普已经被蒂尔堡大学停职,等待进一步调查。
医用大麻药店能降低犯罪率
医用大麻药店是否应该存在一直饱受争议。兰德公司的一篇论文称,从拥有医用大麻药店的社区收集的数据显示,一些地区的犯罪率比其他社区稍低一点。作者将犯罪率的降低归因于大麻药店的监控和保安。
洛杉矶检察官办公室为此感到相当愤怒。他们认为,恰恰相反,这些药店导致了犯罪。律师们很快发现了兰德公司在数据收集上的瑕疵。兰德只采用了“犯罪报告网”上的数据,这个网站上的数据没有包含来自洛杉矶警察局的信息。兰德公司在今年10月撤回了这篇报告。
慢性疲劳综合征由病毒引起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机能失调症状。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心理失衡仅在发达国家出现,更多影响女性。
2009年10月,《科学》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惠特莫尔·彼得森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论文。研究人员把这种疾病与一种名为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的病毒联系起来,声称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血样内找到了这种病毒。
然而研究逆转录病毒的专家对此表示怀疑,有可能血样受到了污染。论文的结论很可能是错的。没有任何其他实验室成功地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得出同样结论。
作者9月份部分撤回了论文。随后,在12月23日,《科学》撤回了整篇论文。论文负责人朱迪·米柯维茨9月份被惠特莫尔·彼得森研究所解雇,并于11月在加利福尼亚被捕。她被指控持有被盗物品,非法持有计算机数据、设备和其他物资。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