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日金融合作须迈过美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13: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圣诞节的访华之旅似乎被中国舆论普遍不看好。不过,野田宣布购买中国国债的计划,却很值得我们欣喜。从2005年起,中国就开始购买日本国债,日本现在予以“回报”,必定会对整个国际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第三方位置的美国,对中日金融合作不会坐视不管,必要时它会搞些小动作。

  眼下,欧美债务危机都难见转机、日本作为欧美的传统盟友,一毛不拔,却突然决定购买中国国债,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形势所迫,但日本明哲保身的做法下依旧有自己的考虑。众所周知,日本虽然受金融风暴、欧债危机影响不大,但在美元信用下跌的情况下,也面临资产缩水危险,还因海啸、核电站事故等问题忧心忡忡,着力寻找抓手平稳过关。而在日本着力发展的中国市场,中日贸易60%采用美元结算,在华日企的汇兑风险很高,美元的“中介作用”实际上消耗了日本企业的资金,对日本灾后重建、经济重振有害无利,而用人民币结算,其实是对日本利益的维护。对此,曾担任财务大臣的野田佳彦非常明白,所以购买中国国债“核心在于贸易”,绝不是一时冲动。金融市场有一条警句:只看行动,不听言辞。尽管日本政府再三声称,购买中国国债不意味着日本改变外汇储备政策,但人们仍会问:日本是否要抄美国的后路?如果有一天,市场认同了日本外汇储备政策的改变,美元的暴跌是否也将随之而来?

  对人民币而言,这显然是加速国际化的一个重大突破。尽管《华尔街日报》有评论说,此举可能会得到美国政府悄无声息的欢迎,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由于日本具有美国的“同盟国”这个特殊身份,它购买美国国债具有一定的义务性,而现在中日金融合作逐渐密切,美国自然会感到坐立不安。更何况,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次捷足先登,实际上是在表明对美元缺乏长期信心,无形中也是对其他国家的巨大压力。毕竟在美元霸权下,几乎所有国家都是被迫持有美元,但谁都希望有机会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现在,曾经的美国最大债权国日本和目前的最大债权国中国计划互购国债,多少带有放弃美元“中介作用”的味道,试想会有多少国家采取追随策略。

  不言而喻,对日本方面如此“扰乱军心”的行为,美国绝不会袖手旁观,在中日身后搞一些“小动作”不足为怪。美国不会直接出手干预,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还是日本内部走马换将,把中日金融合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把其慢慢拖下去。可以料定,本身就带有过渡性质的野田内阁如果不能顺从美国旨意,那一定是短命的。此前,鸠山由纪夫和小泽一郎下台,就是鲜明的例子。

  其次,就是利用日本的戒备心理制造中日间的误会和冲突。日本在未来亚洲单一货币构想里,一直对人民币非常警惕,日本金融界也对几年前中国在日本债券市场的进出议论纷纷。美国只要加强与日本的军事政治合作,鼓动两国对立情绪,宣扬中日两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亚洲单一货币上的“争夺”,制造并扩大分歧,就有可能使中日金融合作的各项工作延迟甚至取消。

  值得担忧的是,中日两国还没有公布互购国债事项相关计划的时间表,达成的共识落实到具体项目还需要相当时间,给美国进行研判并制定策略留下了很大机会。我们当前既要珍视与日本的金融合作,又要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盲目发展的念头,逐渐消融日本国内尤其是金融业内的戒备心理。目前,中日彼此基本上只是持有对方的短期国债,随着合作的深入,中长期国债的互相持有将具有更大的意义。它应当是两国的一个共同目标。中日互相持有彼此国债的做法一旦机制化、长期化,就表明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美元统治世界的终结之势将逐渐清晰。(作者是贵州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姚胜旬)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