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前景对中国宏调的影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7: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何志成(汇率专家、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由于市场对欧债危机忧虑升温,近来欧洲不断有企业为欧元区解体做预案准备的消息,一些跨国银行还曝出已开始安装后备技术系统,为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国的老货币重新流通做准备。
虽然欧盟峰会达成了“以政府间协议形式设计新的财政契约,实施更严格的预算规则和对违规国家的自动制裁机制”的方案,但如何执行该方案仍是谜。从可操作性考虑,谁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未来不久或将看到,这是个无法执行的方案。无法执行,却必须推出,而且还有那么多国家联合签署,这意味着什么呢?维稳,尽力争取时间,力争再寻新方案。我注意到,欧盟峰会以后,欧元的表现是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盟峰会达到了维稳的目的,因为被欧债危机整整肆虐了一年的情况下,欧元年线仅收阴300余点,表现相当顽强。
但对中国来说,我们不仅希望欧债危机不要恶化,更希望看到欧洲经济能复苏,哪怕这种复苏是不平衡的,也比衰退好。很遗憾,我没有发现欧元区领导人讨论增长,相反,几乎每个国家都在下调2012年的经济增长计划。实际上,当欧元区国家过分地注意“紧缩财政”时,它们已没有刺激经济的“杀手锏”。从目前欧元区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态度看,减赤是第一任务,增长是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的。可以预期,2012年的欧元区经济至少会出现“温和衰退”,欧洲竞争力和购买力都将下降。
欧债危机会否拖累中国经济呢?仅从对欧贸易考虑,问题不大。原因是中国出口欧洲的商品大多数是日用品,且价廉物美,欧洲老百姓收入越是下降,对中国货的依赖将越强。问题是,欧洲领导人会不会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嫁危机——更多地挥舞贸易保护大棒——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大。从这个角度分析,中欧贸易关系是否能够保持正常,更多地取决于中国是否有钱,能从欧洲更多地购买商品,比如汽车零配件和高端设备等。而中国是否有钱,关键要看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平稳增长。只要中国进口持续增加,欧洲就没有道理为难中国。
中国有钱,这几乎是全世界的共识,2012年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正是基于有钱。但我仅持谨慎乐观,因为从数据分析,我国今年财政收入实际是逐季回落的,上半年增幅曾达到31.2%,到9月底时,我们还很乐观地认为,今年财政收入可达十万亿,但到10月财政收入增长只有16.9%,增幅回落近一半,11月增长只有10.6%,出现快速回落,而进入12月,有些(收入)项目甚至已出现负增长征兆。如果考虑到年末中央财政还将大量拨款弥补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亏空,今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并不乐观——远低于预期。据此分析,明年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恐怕要发债。
与其靠大量发债,不如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两条腿走路。最近,国家领导人谈到明年宏观调控的“十二字方针”,即“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将“稳增长”一词放在明年经济工作指导方针的第一位,意味深远。
要实现“稳增长”必须对当前经济形势有清醒的认识。据我调查,进入四季度后,相当数量的企业盈利能力如断崖般下滑,因此必然导致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而企业盈利下滑的主因是什么呢?不是财政支持不够,而是“货币流动性过紧”。因此,唯有适时适度地释放流动性才能激活企业活力,提高开工率和就业率,使被流动性困扰的企业扭亏为盈。企业有活力,国家财政收入才能实现平稳增长,这可能是近期宏观调控效果的最主要关注点。“稳增长”的第一位目标是实现实体经济的平稳增长,而关键点恐怕还要看财政收入是否能够“稳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政策的着力点必然改变。因此预计,年底所有关于流动性是否需要尽快预调微调的争论都将休矣,我们很快就能看清:稳增长不仅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也需要灵活的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