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伊朗外交有张有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15: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华国际时评

  岁末年终,伊朗核问题再度升级。美国及其盟国考虑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乃至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这对于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伊朗来说,无疑将被击中“命门”。

  48小时之内,伊朗两度严词警告。第一副总统拉希米27日说,如果伊朗石油出口遭遇制裁,“那么一滴油也别想运出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海军司令28日宣称,伊朗军队能够“轻而易举地”掐住这一世界能源通道咽喉。驻巴林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发言人随即回应:“一直都做好准备抗击恶意行动,以确保航行自由。”

  美伊对抗看似剑拔弩张,但从目前情况看,双方都不太可能贸然开战。奥巴马想赢得明年大选连任,不会轻易发动任何有争议的战争;而从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轨迹来看,伊朗越来越娴熟地推行着“边缘政策”,其外交钢丝绳有张有弛:一方面高调坚持自我立场,积极推进核计划;另一方面在最后关头往往会稍作让步,从未把谈判大门堵死。

  旷日持久的伊朗核问题自2003年显现至今已将近10年,其间不断升级,表现在对伊制裁的逐步扩大和伊朗核计划的稳步推进。但双方实际上都没有跨越“红线”——伊朗没有中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更没有宣布发展核武器;西方也没有对伊朗实施全面石油禁运,更没有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因此,伊核问题至今尚未进入真正的危急关头。

  不过,尽管“热战”未打响,但双方早已或明或暗地在谍报战、网络战、经济战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较量。本月,伊朗捕获并展示美国RQ-170“哨兵”隐形无人机,并审判涉嫌为美国中情局工作的伊朗裔美国人,都凸显了这些“秘密的战争”。

  伊朗坚持发展核计划,不仅为应用新能源,也顺应其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战略诉求。然而,由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和宗教等错综复杂因素,伊朗这一动向受到美以等西方国家的强烈遏制,同时引起地区邻国的高度戒备。

  海湾阿拉伯国家日前通过了组建统一联盟以抵御外来威胁的决议,反对伊朗干涉其内部事务,同时对伊朗发展核计划忧心忡忡。沙特情报机构前负责人费萨尔亲王本月初表示,如果无法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沙特也应考虑获取核武器。这一论调凸显了中东无核化的重要性。万一核军备竞赛使中东“石油桶”变成“核弹桶”,对世界安全架构乃至全球经济福祉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就在伊朗24日起在霍尔木兹海峡以东海域举行为期10天大规模海军演习前几天,伊朗宣布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参观伊朗核设施,成行时间可能是明年1月。此举显示伊朗希望尽快消除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报告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自己的合作意愿。

  伊朗这种表态无疑会给核问题稍稍降温,但仅靠一些战术性的举措恐怕仍然难以消除国际社会对其核计划的疑虑。有关伊朗战事的预测近年犹如“狼来了”的故事,时不时冒出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每次都光打雷不下雨,但为了避免“狼”真的到来,有关各方应当展示更大的诚意和灵活性。

  (记者梁有昶)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