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士兵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1:48 来源: 经济日报

  12月22日,伴随指挥员洪亮的报时,资源一号02C卫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护送下直奔太空……

  这是马金永第48次担任航天发射时间统一系统的“总工程师”,也是马金永研发的这个系统第33次执行重大航天发射测控任务。作为一名士官,马金永连续10年每年都有科研成果出炉,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

  不怕底子薄

  马金永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测控站三级军士长。他的起点并不高,1994年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2000年当发射试验时统操作手时,也才刚刚从士官学校中专毕业。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担负着航天发射、科技卫国的重任。马金永工作的测控站技术室,是组织发射试验的指挥控制枢纽,博士、硕士等高学历、高层次科技人才众多。面对“清一色”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新装备,马金永没有却步,他从学习操作规程和设备说明书开始,逼自己下起了苦功夫。

  为了攻克设备电路这个“拦路虎”,马金永主动申请担任机房值班员,连续20多天把自己关在机房,熟悉元器件性能,研究工作机理,绘出的图纸就装了半麻袋。

  一次,根据发射试验任务需求,技术室准备抽调几名骨干进行某项课题研究。马金永主动请缨,兼任数据传输工作。许多数传设备刚刚从国外引进,说明书、操作命令都是英文版本,马金永又从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学起。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不仅可以无障碍阅读和运用相关专业的英文资料,还将500多页的说明书翻译成了中文,这本译作现在已成为通信专业的培训教材。

  “不怕底子薄,就怕脑子懒。”马金永真诚、朴实的话语让记者对他肃然起敬。入伍18年来,马金永先后干过13个岗位,对每个岗位的操作规程都能做到“一口清”、故障诊断“一摸准”。

  近年来,根据工作需要,他还考取了2个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以及网络管理员等5个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有了问题我解决

  前不久的“神舟八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担负了部分测量任务,由于运用了数据收集、传递、处理新机制,数据的分析处理效率提升了近6倍。这个新机制的部分建设构想和技术方案的设计,就出自士官马金永之手。

  2008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换代升级。由于时统数据网与新传输网不兼容,升级工作一度被迫暂停。如何实现二网合一?马金永决定自己动手试试看。他一头扎进资料堆,白天黑夜连轴转,头发都成把成把地掉。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马金永成功拿出了兼容设备设计方案,使装备研制的进程大大缩短。其实,这样的艰苦科研,对马金永来说已不是“头一遭”。

  标准时钟是时间统一设备的核心部件,其精度直接影响火箭的精准飞行和卫星的准确入轨。为了满足新的发射试验任务要求,马金永主动请缨研制新型时钟。保证电路板性能稳定是提高时钟精度的关键,很多次计算机仿真没有问题,但制作出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此,马金永200多次修改程序、试制12块电路板,进行上百次调试。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新型标准时钟终于研制成功,时间精度比原来提高了一个量级。直到今天,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火箭卫星使用的还是“金永时钟”。“我的岗位我负责,有了问题我解决!”由于成绩突出,马金永先后11次受到总部表彰奖励,荣立一等功。今年,又荣获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这么拼命值了

  马金永当兵18年,多次面对进退走留,但无论诱惑有多大,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去年年底,某通信公司从报纸上了解到马金永的先进事迹,力邀他转业到公司工作,面对高薪、分房的诱惑,马金永断然回绝,“房子再大也不及航天事业舞台大,待遇再好也没有部队成长环境好!”

  2009年6月,马金永的父亲身染重病、卧床难起,家人怕打扰他的工作,即便是做大手术,也没给他打过一个电话。年底,马金永带着报道自己先进事迹的报纸回家,老人边看报道边流泪,连声说道:“值了、值了!”

  在亲人眼中马金永是顶梁柱,在战友眼里马金永是面旗帜。2002年以来,在他的指导帮带下,6名科技干部成长为航天测控领域的专业骨干,2名士官连续两年分别获得总装备部优秀士官人才奖,12人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当上专业负责人后,他累计编写专业学习教材和技术手册12部、60余万字。

  如今,马金永又兼任了基地测控站光学测量队分队长,开始接触光学测量业务。对于他的坚持与执著,曾有人问,“这么拼命到底图啥?”马金永的回答掷地有声,“图军人这份荣誉,军旅这段精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