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庸"背后战略混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7: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廉德瑰

  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日本如何制定长远的对华政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野田内阁的选择是“中庸之道”,既不激怒中国,也不疏远美国。然而,在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得其解的背景下,日本看似左右逢源,实质难以避免“不整合”的困境,中日关系也就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局。

  所谓 “剪不断”是指两国经济上的互相依赖日益紧密。自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济关系稳步发展,双方年贸易总额从最初的约11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约30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人员往来也从当初的年约1万人次增加到约540万人次。另外,根据今年1—10月的统计,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9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来自日本的投资增长65.5%,其背景是欧债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日本企业纷纷放弃欧美市场来华投资。在出口和投资领域吸引着日本的同时,金融领域也使日本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欧美经济疲软的背景下,日本终于愿意购买中国国债。当然两国还决定互相购买对方国债,实现金融领域的战略互惠。事实上,两国加上韩国,已经在地区经济合作框架制定方面扎实工作,稳步前进,三国合作秘书处已经建立,三国还决定明年召开农林水产部长级会议,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也指日可待。无疑,中日两国是三国合作的重要因素,两国之间的战略互惠与地区责任都在增加,并且不可逆转。因此,野田关于“中国的发展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而言是机遇”的表态绝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他对现实的认识。

  所谓“理还乱”是指日本对华的“政经分离”政策缺乏战略整合性。伴随中国的崛起,日本在政治上逐渐失去了自信,心烦意乱,无法摆平心态。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夺走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特别是中国国防实力的明显提高,让日本感到不安。因此他们修改防卫计划大纲,提出中国是地区与国际社会的担忧事项;他们多次与美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视中国为假想敌;他们决定购买美国F—35隐形战机,目的是对付中国的歼—20,抗衡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他们定位日中关系是“战略互惠关系”,却曾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与“日美印澳”战略构想,目的是在战略上包围中国;野田首相刚在北京确认要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却于次日到新德里加强日印战略对话,意在牵制中国;他们先是帮助菲律宾“整备”海岸和海军,然后不失时机地接近缅甸,希望其拉开与中国的距离;他们还提出了“东亚海洋论坛”构想,企图使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等等。显然,日本的对华政策在政治层面与经济层面存在落差,无法达到整合。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曾推行“政经分离”政策,即在维持与台湾关系的同时,谋求日中贸易。然而,事实证明没有政治保护的经贸关系是脆弱的。现在,日本又重蹈覆辙玩起“政经分离”,经济上利用中国,政治上防范中国。可见,日本实际上还是没有理清日中关系的思路。谁都知道,现在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是中国而不是美国,有能力购买日本国债的是中国,不是美国。如果只与美国建立日美同盟以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政治经济整合,却与中国停留在“政经分离”的状态,那么,中日关系只能算“半个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安全困境将难以克服,摩擦与危机将难以避免,经济利益将缺乏保障。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而是战略思路混乱。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