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大市的转型升级路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46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在制造业寒流中首当其冲的东莞,如今已明确发展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等四大新兴产业。
冼周恩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国家、省、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不够充足,使得具体工作的开展“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推动作用不够明显。
如果在十几年前问起东莞人的自豪,十有八九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无论你在哪里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因大规模的实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政策,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不管是环境倒逼,还是内生动力,首当其冲的东莞率先进行了制造业的转型。如今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两化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在全国掀起热潮。但对于东莞来说,眼下的问题不是在于转与不转,而是在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跨越。
拿东莞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市来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越过概念阶段,真刀真枪地实干。企业和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这些理论有多高深,而是理论能否以最佳模式真正实现落地,能否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正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转型升级“缺枪少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制造业大市,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较为成熟。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基础相对薄弱,规模相对较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这些都是类似东莞的传统制造业大市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在两化融合方面,作为珠三角地区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八市之一,东莞工业化程度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发展也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但目前同样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专业人才、核心技术以及相关标准的缺乏,制约了信息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深度和广度,致使两化融合整体工作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次,国家、省、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不够充足,使得具体工作的开展“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推动作用不够明显;此外,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成绩不能做到量化考核,从而无法形成了解工作动态、改进工作方法的有效手段。
但这些问题在东莞正在被改进和解决。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各产业与企业的积极努力下,东莞在承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成效,日益凸显。
物联网是最佳突破口
理论与实践证明,国家倡导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由于在提升经济存量和创造经济增量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和选择。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在技术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潜在推动下,越走越近。事实上,智慧城市除了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深度体现外,客观上更为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和空间,也为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成长土壤,从而有利于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新产业集群,创造经济增量。
东莞目前已经把推广物联网工业应用作为突破口,以物联网技术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消除企业信息化孤岛,形成整个企业统一、协同的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之东莞路径
近年来,能源、材料价格、用地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使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为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先机,东莞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集中资源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东莞已基本明确近期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等四大产业。同时,东莞未来将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以培育出千亿规模新产业集群。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东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了共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的合作框架,其中明确规定:该研究中心将承担起构建东莞乃至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智库,建立工信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太阳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电子商务支付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东莞乃至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重要使命,它对东莞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为保障研究中心的顺利运作,东莞市人民政府已划拨1400万元用于研究中心的产业研究,此后还将与广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继续为四大公共平台拨付上亿元配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