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媒:中国稳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1 09: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12月31日文章】中国当局在评价2012年的前景时认为,世界经济趋势总体上是暗淡和复杂的,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稳中求进”会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优先方向。中国当局想借助于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保持GDP稳定而相对快速的增长,维护社会秩序,缓解通货膨胀。

  上次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实施了6000亿美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增加了旨在刺激内需的信贷,以应对因欧美衰退而造成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面对外部世界对中国商品需求的下降,自然是要刺激内需。

  中国这一年面临着领导班子换届过程。中国新领导人将如何应对挑战?由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信贷风险在增长,多数分析家认为中国政府不会大刀阔斧地行动。中国这次可以使用的经济政策手段与上次相比非常有限。但也有分析家认为,如果欧洲的情况朝着软衰退的方向发展,那么温和地刺激经济的做法就非常合适了。

  【英国《金融时报》12月31日报道】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时间会更长,但是不太可能硬着陆

  预计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虽然出口放缓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疲软,但是由于工资增加、税收减少和持续的城市化,私人消费目前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势头,因此硬着陆的情况不会发生。但中国的增长速度会比以前放缓。

  在2011年出现预计的9%增幅之后,预计今后四个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会下滑到8%-8.5%。我们预测2012年的增幅为8%,而之前的预测是8.2%。

  崛起态势影响全世界

  【新加坡《海峡时报》12月30日文章】对当今的欧洲人来说,想到未来就会感到心烦意乱。美国军力吃紧,政治分化,债务缠身。欧盟似乎濒临崩溃,欧洲以外的不少人士认为这块旧大陆是个垂暮英雄,它仍能以其翩翩风度来打动世界,而不是勇气和雄心。

  三年来的全球舆情调查始终表明,许多人不再重视西方。他们满怀希望、恐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地注视着中国走向舞台中央。有笑话说,乐观的人学习汉语;悲观的人学习使用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

  少数专家力陈,不要想当然地以为中国会崛起为强国,其经济、政治和人口基础都非常薄弱。但流行观点却认为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许多人不能想象中国强权下的全球和平会是何种局面:中国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全球影响力?

  从总体来看,意识形态、经济、历史和军事实力等问题主导着当前有关中国的论战。不过,我们把今天的美国世界与明天可能出现的中国世界加以比较就会发现,走出国门的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如何与世界打交道方面有着最为显著的区别。

  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但也是民众绝不移民国外的国家。值得关注的是,生活在美国以外的美国人被称为“侨民”而不是“移民”。美国的吸引力之一是能把别国人变成美国人。但中国人则不曾试图改变世界,反倒是在适应世界。如今,生活在国外的华人比生活在法国的法国人还要多,这些海外华人是中国最大的投资者群体。事实上,就在20年前,海外华人创造的财富与中国国内全部人口创造的财富大抵相当。所以首先是海外华人取得成功,然后才是中国自身取得成功。

  中国注重的是适应,而不是改变,所以即便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也不太可能显著改变世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这个世界。至少从理论上讲,美国希望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像美国人那样行事。但如果中国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人不会制定规则;相反,他们会谋求从现有规则当中尽可能牟取最大利益。

  (责任编辑:杨海洋)

  

  中国超美国尚需时日

  【俄罗斯《晨报》12月23日文章】危机令国际政坛重新洗牌,发达国家影响力略受动摇,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在欧债危机和美国国内问题的背景下,投资者将关注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了东方。这些趋势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维克托 苏皮扬就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专访。

  苏皮扬说,经济力量中心转向亚洲的进程正在发生,但美国仍是头号经济体。即便单纯从 GDP总量这样的数量指标看,北美大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也比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更强大。尽管亚洲,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无疑在加速,但其规模与美国经济不可同日而语。即使15到20年后中国GDP超过美国,它也不会成为头号经济体,因为质量指标要重要得多。美国经济的知识密集型程度比中国高得多,拥有更多先进部门。而中国经济依然以传统部门为主,尽管发展很迅速。

  苏皮扬指出,去年中国的科研支出居世界第二。但倘若与美国对比就会发现,今年美国为科研花费了4050亿美元,占世界总支出的34%。中国科研经费居第二位,花费了约1550亿美元,占全球的13.9%。而如果看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中国需要10年才能接近美国目前的水平。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采取了明智行动,增加了科研支出,但目前其经济仍然是仿造经济,其创造新知识的潜力尚显不足。美国今后仍将是头号强国。当然,与不久前中国尚未开始蓬勃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时不同,美国将不再占据绝对和全面的统治地位。但决定一国地位的不是数量指标甚至增长速度,而首先是科研和人力发展水平。中国人明白这一点。他们正努力跻身领先国家行列。

  苏皮扬认为,不能拿过去苏联的地位同今日中国的地位相比较,因为中美相互依赖程度的确非常高。这种情况在苏联时期是没有的。中国正逐渐成为美国的组装车间,后者将许多传统部门转移到中国。今天,中国生产了在美国市场出售的大部分商品,如不向美国出口,中国经济就会遭到破坏。这使得两国关系复杂而矛盾。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