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马加力:中印关系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1 09: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判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局势,继去年举办首届“纵论天下”国际形势研讨会后,12月16日新华网再次邀请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畅言2011年国际战略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新华网希望通过举办“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传递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帮助网民消除对很多国际热点问题“怎么看”的困惑。

  新华网每天推出数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本文是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演讲的主要内容。

  

马加力:中印关系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2011年12月16日,新华网“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第二场《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在京举行。图为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在发表演讲。新华网 陈杰 摄

  中印关系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些问题,在过去的两年中两国关系确实经历了比较大的波折,这种波折对外交也提出了比较大的考验。

  怎样把握中印关系的发展脉络,怎样找出中印关系之间的症结,更理性地发展中印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一、中印关系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印关系快速发展,从1988年拉-甘地访华后中印关系快速发展。其中有几个方面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中印之间的政治关系明显密切。在90年代中印之间的高层交往几年有一轮,而近年来大概每年都有高层互动,特别是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中印最高层的接触超过20次,应该说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像中印领导人之间这么频繁的接触是非常罕见的,这种高层互动有力地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谅解,对推动双边关系的改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双方经贸往来明显加强。1991年我在印度做了一个主题为“如何促使中印关系上一个台阶”的调研,当时我提出的设想是争取在尽短的时间内达到10亿美元,现在我们看一看,尽管2010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双边贸易受到了很大影响,但还是达到了618亿美元,我估计今年比去年还要多,而且双方达成了一种谅解,就是在3年之内争取达到1000亿美元。我估计如果双方贸易正常发展的话达到这个数字完全没有问题。

  三是双方的军事关系有所改善。80年代前甚至即使在90年代以前,中印军事基本上是一种冷对峙的情况,现在双方的高层军事交往总还是有一些。尽管去年以来这种关系出现了一些挫折,但是今年三亚会议之后中印决定恢复两国之间的继续交流,明年上半年中印两军有望恢复中印军事互动开展军事演习。

  四是中印在国际领域的合作明显增多。在很多国际场合中印之间的立场是十分相近的,有很多情况下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印关系正常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证据。

  (责任编辑:杨海洋)

  

  

马加力:中印关系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2011年12月16日,新华网“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第二场《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在京举行。图为部分到场嘉宾合影。 新华网 陈杰 摄

  二、中印关系面临的挑战

  中印之间的困难点:一是边界问题;二是西藏问题;三是安全观念问题;四是三角关系问题;五是贸易本身的问题。

  第一,边界争端问题。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但是中方坚持存在着一条传统习惯线。应该说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中方是受害者,当时我们很贫弱,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我们一条麦克马洪线使中国成为事实上的利益损害者。

  领土问题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这个不可以有任何的让步,任何一寸领土的让步都会涉及到一个国家执政合法权的问题。中方是事实上的受害者,但是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双方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将造成我们国内民族情绪的激荡,将会为我们未来解决边界问题留下很多隐患。

  第二,关于西藏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中印关系中非常敏感的问题,前几天大家可能看到中印边界特别代表谈判被取消。印度仍然在允许达赖及其流亡者在印度从事活动。中方向印方提出交涉,要求它兑现承诺不允许达赖代表在佛教几千人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印度方面没有配合,这和它公开宣布的立场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方提出了交涉,而且交涉的口气和力度是很大的,最后双方不欢而散。根据我的研究分析,这个问题确实是引起第15轮中印边界谈判被取消的一个原因。

  第三,印度对我们存在着很深的安全疑虑,这一点也是影响中印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他们已经不把巴基斯坦作为它的敌对国,过去长期以来印度准备打一个半战争,一个战争是对巴基斯坦的,半个是对中国的,而现在他们更多的则是对中国的。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首先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印度认为1962年的战争是它民族心理当中一道深深的伤疤,所以我预计2012年中印边界战争50年的时候印度在这方面可能会大做文章,媒体也要注意这方面的事情,怎么处理好这个事情还是需要一些政治智慧和技巧性的东西。

  第四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巴基斯坦的因素,中巴之间一直保 持着战略关系,90年代中期我们调整了这个政策,但是印方对此还是不满意的,认为中国还是支持巴基斯坦对印度进行遏制,所以现在我们和印方交涉的时候这个问题往往是一个障碍。

  对中方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中印美关系,这个问题可能是比较大的,从美国的战略来说现在它确确实实存在一种利用印度阻遏中国的企图,后来因为反恐的问题这个企图稍微淡化了一点,但是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副总统、国务卿都非常明确地在怂恿印度和中国作对,希望印度在亚洲以及在世界发挥领导性的作用,特别是在亚洲发挥平衡性的作用。所谓“平衡性的作用”就是利用印度和日本来遏制中国。但是印度本身对这个问题又不能完全认同,它还有自己的战略考虑。美国对中国是遏制加接触的政策;而印度想和美国结成软遏制的形态牵制中国。美国要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一些障碍,利用印度、日本都是办法之一。

  第五,经贸关系中的问题。印度至今仍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输印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数量最多,对大额贸易赤字也很不满意.中国则认为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存在歧视现象, 有些时候对中国企业设立安全门槛, 签证政策严重滞后等等。

  (责任编辑:杨海洋)

  

  

马加力:中印关系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2011年12月16日,新华网“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第二场《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在京举行。图为研讨会现场。 新华网 雷东瑞 摄

  三、中印关系中的机遇

  首先,中印之间对建立国际秩序的基本看法是具有相似性的。印度也不希望这个世界由一超主导,它希望建立一个多中心的世界,中心之一就是印度,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和我们是不谋而合的。

  其次,中印对国际行为准则的认识具有共同性,也都是反对武力干涉。印度在利比亚问题上、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开表态要比我们尖锐得多、强硬得多。

  第三,双方对对方的崛起还都有一定的包容性。印度总理讲过,这个世界很大、亚洲很大,有共同发展的空间,所以相对来说它跟我们的矛盾还不是一种直接对抗的矛盾。有一个说法:双方在政治上的合作性高于排斥性;在经贸上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对国际问题看法的态度相似性多于相悖性;文化关系的关联性重于冲突性。应该看到中印之间有矛盾、有摩擦,但是我觉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展到冲突和剧烈对抗上。

  我们应该从大的格局和大的方面看印度,继续充实和改善双边关系,妥善地处理涉及印度的三角关系。三角涉及到越南、缅甸、日本等。另外,要加强在多边舞台的合作,如果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多了双方在政治上的互谅就会增加很多。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