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元真的难以为继了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07: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期有报道称,为应对不断恶化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知名跨国金融机构已着手安装后备技术系统,为希腊德拉克马、葡萄牙埃斯库多、意大利里拉等欧洲货币重新在市场上交易做准备。抛开技术层面因素,报道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市场对欧债危机能否平稳着陆的信心越来越脆弱。

  众所周知,2009年年末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之初,索罗斯和克鲁格曼等人就坚定主张欧元“崩溃论”和欧元区“解体论”。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曾坦言,欧债危机是欧元面临问世以来最大的难关。两年多来,欧盟各国,特别是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虽然多方努力,但欧债危机却持续反复恶化,不仅从欧元区边缘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小型经济体蔓延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大到不能倒”的成员国,而且法国和德国也受到牵连。伴随着危机的每一次发酵,欧元都承受极大冲击,并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应该说,前述跨国金融机构的做法是针对有关国家有可能被迫退出欧元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毕竟未雨绸缪胜过临时起意。因为2011年以来,关于希腊等危机国家是否会退出欧元区一直是专家和媒体甚至部分欧洲政治人讨论的焦点。考虑到欧债危机的演化过程,笔者认为,如果个别成员国选择退出欧元区,将很可能推倒多米诺骨牌,最终导致欧元区解体,其政治和经济代价是欧盟及任何成员国都无法承担的。就目前形势而言,出现这种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虽然欧洲历史上不乏货币联盟失败的先例,但诞生10多年来的历程表明,欧元是当代最成功的共同货币,已经牢牢地将欧元区乃至欧盟各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没有一个成员国会轻言放弃。

  第一,欧元的诞生使欧盟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特别是由欧盟多数主要成员国组成的欧元区实现了比欧盟其他地区更为稳定的发展:从1999年至2009年的10年间,欧元区通胀率稳定在平均2%的水平,完全符合欧元诞生初期欧洲央行设定的长期物价目标;平均名义利率降到5%的较低水平;财政赤字降至历史最低,其中2007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仅为0.6%;新增近1600万个就业机会,整体失业率降至7%。欧元的诞生减少了欧元区内面临的汇率风险和跨境交易成本,欧元区贸易、跨国直接投资和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经济效率明显提升。在统一货币的带动下,欧元区内部贸易达到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3;区内跨国直接投资由欧元诞生前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升至1/3的水平;以欧元定价的私营部门债券的发行额年均达1万亿欧元,而同期政府债券的发行额只有年均8000亿欧元。与诞生前相比,欧元诞生后的欧元区成员国平均单位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国际上,欧元确立了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二,欧元区成员国均是共同货币的受益者。其中,德、法等核心国家受益最多。因欧元带来的贸易便利及金融和货币优势,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德国外向型经济实现了新腾飞,以服务业见长的法国实现了金融业的长足发展。美国麦肯锡管理研究基金会报告指出,过去十多年里,德国2/3的经济增长得益于欧元。而对于其他成员国,尤其是竞争力较弱的南欧诸国,加入欧元区使其搭便车分享到了欧元区经济的发展成果。出于共同利益,各成员国都有进一步维护欧元的政治意愿。首先,欧盟法律不允许将成员国逐出欧元区;其次,欧元区核心国家不会允许欧元崩溃。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最近一次的欧盟峰会上所言,“必须恢复欧元的信誉”;再次,有关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并不能解决当前危机。新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曾说过,退出欧元区并让本币贬值的国家,将制造“严重通胀”,也无法逃脱结构性改革,并将不得不“在虚弱得多的处境下”实施改革。

  第三,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地位稳固。纵观2011年,受债务危机冲击,欧元汇率经历了较大波动,但其与美元比值仍然保持在1.30左右,实现了基本稳定。为应对危机和支撑欧元,过去一年里,欧盟和欧元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欧洲央行虽然强调独立性,但事实上承担了对危机成员国最后救助人的角色,通过向各成员国无限量提供贷款和收购主要是南欧国家政府的债务,提振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为解决欧元区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先天性缺陷,欧盟在推动建立财政联盟、加强经济治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为此,欧盟委员会就未来发行欧元债券提出三种可行性方案,而上个月举行的欧盟冬季峰会则决定签署新的“财政契约”。虽然相关举措能否最终落实尚面临诸多不确定问题,但体现了欧盟及成员国同舟共济的决心,欧元当前仍受市场信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显示,2011年3季度末,欧元在各国官方储备中所占比重达到25.7%,虽较2009年3季度欧债危机爆发前高位(27.9%)有所下滑,但作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的地位仍然稳固。

  欧债危机演变到今天的地步,对欧元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危难之中必然蕴藏着机遇。具体到欧元的前途,关键取决于欧盟各成员国能否着眼大局、有效落实欧盟峰会确定的各项举措,取决于各成员国能否分担损失、做出必要的牺牲。若果如此,在经历欧债危机之后,欧元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将变得更加强大。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