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乌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07: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与乌克兰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两国人民一直怀着友好的感情。建交20年来,双边关系顺利发展,友谊与日俱增。近年两国高层交往频繁,特别是2011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乌克兰,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双边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中乌两国积极推进各领域合作,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全面务实合作正迈上新的台阶。

  一、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备广阔的市场和资金优势,拥有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乌克兰占据毗邻欧洲和俄罗斯的独特地缘优势,工农业基础雄厚,科技、航天和航空制造业优势明显。中乌双方成立了副总理级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下设经贸、农业、科技、航天、教育、文化6个分委会,统筹、规划和指导两国各领域合作。中国商务部与乌克兰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签订了发展基础设施协定,建立了贸易摩擦监测磋商机制,两国还建立了中乌企业家理事会等合作平台,这些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乌总体局势趋于平稳,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亚努科维奇总统当选以来,通过行政改革、精简机构和吸引投资、改革税制、发展交通等振兴措施,使乌克兰政局日趋稳定,经济呈现逐步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及世界知名评级公司均认为乌今年全年GDP增长将达到5%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2011年中乌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11年1~10月中乌双边贸易额达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0.5%,全年有望提前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2012年双边贸易额1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其中,中方对乌出口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5.4%;自乌进口25.8亿美元,同比增长54.0%。我向乌出口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幅较大,自乌进口以矿砂、化工、机械和木材为主。

  三、中国企业开拓乌市场愿望强烈,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近一年多来中石油、中石化、葛洲坝集团、中国路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中建材、南方航空公司等有实力的中国公司纷纷来乌洽谈合作。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均在乌设立办事机构。联想在乌电脑市场占有率连年位居第一,华为和中兴在乌电信市场、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在乌机械设备市场所占份额逐步扩大,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汽车品牌在乌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中国高端产品不断进入乌克兰市场,改善了中国商品在乌形象,极大提高了双边经贸合作档次。在双方政府首脑互访的推动下,双方企业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类协议和意向投资近75亿美元,合作领域涵盖交通基础设施、电力、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电信、农业、化工,合作方式也从单一项目发展到产业园区合作,彻底改变了两国一直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局面,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四、深入开展农业合作,争取成为中乌经贸新亮点。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肥沃,且地势平坦,适合大面积机械化耕作,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截至2011年11月7日乌克兰共收获粮食5240万吨,同比增长28.8%。其中小麦2722.25万吨、大麦949.45万吨、玉米1522.14万吨。目前乌克兰已经成为世界第八大小麦出口国、世界第三大玉米出口国、世界第一大大麦出口国。为鼓励粮食出口,2011年10月份乌克兰取消了小麦和玉米出口关税,大麦出口关税保持14%不变。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北大荒种业集团、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等企业正积极探讨在乌实施建设农业合作园区、农业种植、粮库建设等一系列合作项目。可以说,两国农业合作方兴未艾,潜力巨大。

  五、两国地方间合作日益密切。

  作为负责中乌经贸合作事务的驻外机构,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经商参处愿全力支持中乌两国地方和企业继续扩大交往,增进了解,开展各种形式的务实合作。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以中乌建交20周年为契机,不断开拓,积极进取,共同推动中乌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