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旅游业“旗舰项目”遭遇票房危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08:51 来源: 商务部网站大理旅游业“旗舰项目”遭遇票房危机
导读:投资3.7亿元,由陈凯歌团队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为什么受到观众的冷遇?这个大理旅游的重要项目,为什么没能再造《印象·丽江》那样的商业文化双赢局面?《希夷之大理》:舞台下少人喝彩的尴尬。
《希夷之大理》每晚都会在大理上演,夜色下的剧场灯火闪烁
大理一客栈的老板说,到目前为止,一张“希夷之大理”的票都没卖出去
2011年12月24日, 《希夷之大理》正在演出。剧场内的很多座位空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谢慧/摄
2011年7月,《希夷之大理》导演陈凯歌到现场指导 记者张玉杰/摄
《希夷之大理》的演出地“大理之眼梦幻大剧场”门口,冷冷清清
《道德经》第十四章中提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已经离世2400多年的老子不会想到,他的书中,用眼睛看不到的“夷”和用耳朵听不到的“希”被当代著名导演陈凯歌看见、听见,并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间传说“望夫云”为剧情主线,在大理古城打造了一部号称“中国第一、亚洲一流”的大型梦幻神话剧——《希夷之大理——望夫云》。
对外宣传投资3.7亿元的《希夷之大理》,承载着大理州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诸多希望,但是,它自2011年7月6日首演以来,经营状况每况愈下。除去“市场培育阶段的通病、碰巧赶上冬季”等造成观众稀少的因素外,核心定位为“玄妙至上”的《希夷之大理》的内容,遭到了来自当地民族文化研究者和观众,甚至投资企业内部的诟病。
这是为什么?
“如何才能留住客人?”
10年来,大理从旅游目的地逐渐变成了尴尬的“游客中转站”。
有着“文献之邦”美誉的大理,不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坐拥包括“风、花、雪、月”四绝在内的众多自然资源。
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的大理,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早在1979年,旅游业就被当地政府作为一个产业,加以重视。
都市时报记者从大理州旅游局获得的资料显示,从发展旅游伊始直到2003年,大理旅游的发展势头仅次于昆明市,远超丽江、迪庆、怒江等周边州市。靠旅游得以名扬中外、大红大紫的大理,成为周边州市纷纷效仿的对象。
丽江,无疑是效仿中的佼佼者。丽江甚至后来居上,成为大理旅游的最大“对手”。
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荣耀光环上身后,丽江市开始着力打造“原生态”旅游品牌。而后,丽江市邀请以著名导演张艺谋为首的“印象铁三角”打造《印象·丽江》,丽江的人气与日俱增。
迪庆州打出了“香格里拉”牌,腾冲书写着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云南各州市旅游业的崛起,冲击着大理的旅游。随着滇西多个旅游地区被陆续开发,交通网络建设的加速,大理在云南各州市的旅游业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
据统计,10年前,大理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绝对量,在滇西北四州市(大理、丽江、怒江、迪庆)中处于首位;如今,这两项的年均增长率排名,大理垫了底。
大理州旅游产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志荣说,更让人尴尬的是,在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速的大环境中,大理逐渐成为游客的一个“中转站”,走向边缘化。尽管最近几年到大理旅游的年平均人数超过1000万,但客人留驻时间、人均消费额等数据却在走低。一个最明显的现实是,每天下午时分,大批次的旅游大巴从大理启程,奔赴丽江、迪庆等地。
“如何才能留住客人?”这个问题逐渐成为大理上至州委、州政府,下至旅游业普通从业者心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独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