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韩媒称中国隐形轰炸机曝光 酷似F-117(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1: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韩媒称中国隐形轰炸机曝光酷似F-117(图)

  资料图:所谓的“中国新型轰炸机”图片。

  

韩媒称中国隐形轰炸机曝光酷似F-117(图)

  资料图:所谓的“中国新型轰炸机”图片。

  韩国军事网站《高丽空军论坛》12月28日,对网上出现的两张张疑似中国隐形轰炸机的照片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仅从外形上看,这两张图片不存在任何欺骗性。很明显,这就是不明用途的F-117战机的模型。

  但在中国整体装备体系普遍升级的今天,中国在轰炸机领域,却鲜有新装备面试。

  文章认为,对中国而言,隐形轰炸机的实际意义很有限,现役的轰-6型中型轰炸机或为继美国的B-52轰炸机之后,有一种有望成为“百年战机”的机型。而对未来的中国而言,具备高度通用性、大型常规对海轰炸机或许将成为首选。

  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在二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轰炸机,在冷战时期续写了半个世纪的辉煌之后,在冷战后,逐渐成为被人忽视的鸡肋。

  英国在冷战结束后,很快退役了曾长期作为其力量象征的“三V”轰炸机,俄罗斯尽管竭尽全力地保住了“三驾马车”,但战力也已大不如前。

  而美国尽管没有军费与需求之忧,但却将发展重点放在了隐形战机身上。不过,就在人们认为轰炸机即将英雄陌路之际,“和平崛起”而快速成长的中国军力,却使不少人改变了这一看法。那么,仅就中国而言,轰炸机的未来将会如何呢?

  隐形轰炸机对中国意义有限

  每种曾经主宰过战争的武器装备,其所包含的价值中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因不了解而自然产生的恐惧。隐形轰炸机就是这样一种装备。

  截至今天,真正能被成为隐形轰炸机的,只有美国的B-2。而正如其绰号“幽灵”一样,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它,一直活在人们的想象与美国渲染的神话之中。

  但面对仅就隐身技术方面更加先进的“猛禽”与“闪电”-2型战机的裹足不前,B-2隐形轰炸机在被剥去浮华外表之后,究竟能有多大实际意义,也就成了促使人们对其产生怀疑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自身性能存疑的装备,对于中国而言,意义也是相对有限的。

  自F-117诞生之日起,美国就进入了一个超越自身技术能力与实际作战需要的美好的技术神话之中。

  即使在冷战时期,隐形战机受制于过度突出隐身能力而受到限制的整体性能,在突防前苏联防空体系方面,并不比常规战机具备明显优势。

  这种问题,即使到了最新的“猛禽”与“闪电”-2型隐身战机上依然存在。尽管“猛禽”战机在于美国空军三代机的较量中,曾经获得了1:144的惊人战机,但自己也被突出电子战能力的“咆哮者”电子战机“击落”。

  因此,隐形战机付出较大代价换来的隐身能力,并未达到其设计者最初的希望。

  技术更加先进的隐形战机尚且如此,体积更大,隐身技术已经略显陈旧的隐身轰炸机,未来的战场生存能力可想而知。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是没有必要花大价钱装备一型生存能力存疑的装备的。

  而就作战能力而言,隐形轰炸机同样无法达到要求。B-2隐形轰炸机尽管拥有号称世界第一的载弹量,但这是在美军降低成本的疯狂理念下诞生的。

  因此从装备整体性能的角度上讲,B-2隐形轰炸机并不算一种成功的装备。而就隐身轰炸机这一概念本身而言,隐身与轰炸实际上是一对并无太多联系,但却有可能互相制约的因素。

  任何一种飞机欲达到以上性能,其相关设计都不可能仅局限在飞机的外表,飞机的整体结构必须适应隐身性能的需要。因此,在弹仓布置,武器装备种类与挂载方式等方面均受到了很大限制。

  而就轰炸的本质而言,无论其投弹精度多么高,尽可能有效摧毁大量目标是最本质的标准。而隐身性能的达成,恰恰极大限制了武器装备的挂载能力。

  因此,隐形轰炸机实际的作战能力是存疑的。中国显然不会选择一种作战能力未知的高价值装备。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技术问题即使合理解决,隐形轰炸机仍不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选择。

  因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尚不会处于类似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的那种紧张环境。

  中国无需依仗空中力量,对敌方严密的防空体系进行突防,并发射空射型巡航导弹对敌进行精确打击。而这恰恰可能是隐形轰炸机所能完成的,最佳的也是唯一的作战任务。

  对隐形轰炸机而言,最佳的存在环境是处于世界大战爆发的边缘,或就在世界大战期间。

  但目前,不仅中国,即使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为隐形轰炸机提供这种使用环境。因此,隐形轰炸机不仅无法成为未来中国的选项,其发展前景,必然也将相当暗淡。

  (责任编辑:郭彩萍)

  

  轰-6轰炸机或成中国的“百年战机”

  隐形轰炸机或许对中国而言有些遥远,而轰-6这种意境服役数十年的传统机型,也有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中国轰炸力量的主力。

  是中国轰炸机群敢于落后于时代么?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轰-6轰炸机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武器装备,有能力承担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对轰炸机的大部分期望。

  如果顺利,轰-6很可能步美国B-52轰炸机的后尘,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种有可能成为“百年战机”的经典机型。

  中国的轰-6轰炸机,原型为苏联的著名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该机采用两台图曼采夫涡轮喷气发动机,翼型后掠,是苏联长期使用的一种优秀轰炸机。

  1959年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后一度终止,1964年3月恢复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1968年12月24日,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1969年批量投产。

  轰-6原型机研制成功后,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进一步研制了轰-6的第一个正式型号轰-6甲。

  在此之前,西安飞机制造厂于1963年接收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59年用苏联散件组装的一架轰-6,改装为核航弹运载试验机,代号21-511任务,1964年改装完毕,1965年5月14日这架轰-6进行了中国第一次空投核试验。

  这架飞机上,改装增装了投放挂弹系统、加温保温系统、防护系统和临时性试验设备。甲型正式投产装备令中国空军拥有了国产化的大型轰炸机,主要作为常规轰炸力量使用,并能使中国研制的各种空投核武器。

  1988年5月15日,轰-6甲才通过生产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投产。

  可见,中国在仿制研发轰-6轰炸机的过程并不平坦,因此,很多人认为,该型轰炸机时至今日依然不算成熟。但与中国大量装备的全新战机相比,已显陈旧的轰-6轰炸机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远达6000公里的航程,与最大9吨的载弹量。正是这种航程与载弹量上的优势,使得轰-6轰炸机较之那些更新的战斗轰炸机,更适合作为远程、稳定的空中武器平台,为中国获得来自空中的高强度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创造条件。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轰炸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武器平台,而非武器本身。

  因此,对轰炸机最大的技术要求,已经由冷战时期的,具备高空、高速的远程全空域突防能力,逐渐转变为后冷战时期的,具备将大量精确制导取其运载到战区边缘的空中运力。

  从这种角度上讲,尽管轰-6轰炸机却是有些陈旧,但对中国而言,却并不过时。

  中国未来或优先发展大型常规对海轰炸机

  即使轰-6轰炸机能够满足中国未来较常年一段时期内的战力需求,但当其“百年之后”中国有需要怎样一款全新轰炸机进行替换呢?对未来的中国空中力量而言,一款具备高度通行用的,具备强大对海打击能力的,大型常规轰炸机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即使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在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下快速推进,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类似美国那样的世界性国家,中国的空中力量仍无需承担过多的对地打击任务。

  原因很简单,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尚不存在对一个国家进行较大规模陆上打击的需要。反之,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来自海上的威胁将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

  因此,作为未来中国空中打击力量的核心,主力轰炸机必须具备较为强大的空对海打击力量。实际上,从中国大力发展“飞豹”战斗轰炸机与相关空对海打击火力的事实来看,中国已经以越来越积极的态度、做法来获得这种之前梦寐以求的作战能力。

  着眼于未来日新月异的作战需求,以及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在超音速战略轰炸机领域,已经几乎碰的头破血流,因此,中国未来的主力轰炸机,较佳的选择仍将是类似轰-6那样的常规轰炸机,只不过飞机规模应从中型转变为重型,建成类似美国B-52或俄罗斯图-95那种,常规的重型轰炸机。

  而与这两型几乎诞生在半个世纪前的“老爷机”不同的是,中国的新型轰炸机必须具备更高的通用性。而这种通用性,主要体现在,装备与用途两方面。

  众所周知,同一领域内的各型装备,不可能遵照相同的时间表进行发展。因此,技术更加复杂,且作为发射平台的轰炸机,必然在其整个服役经历中,有效适应装备并使用不同时期的不同装备。

  同时,这种通用,不仅要做到同型轰炸机在不同任务中,对不同装备的适应程度,同时,更体现在统一任务中,对同时挂载的不同装备的适应程度。

  保证单一平台可在一次飞行任务中,能够有效打击大量的,不同种类目标。而在用于方面的通用则体现在,该型轰炸机可有效发挥其作为一种大型空中平台的全部价值。

  即在有效胜任轰炸机的本质工作之外,可在经受有限改装调整的前提下,承担运输、反潜、空中加油、预警、电子战等更大范围内的作战任务。

  受到技术发展方向不明与实际作战任务的限制,轰炸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遭受冷遇是很正常的。

  但对中国而言,逐渐由武器装备转变为武器平台的轰炸机,其意义却重大得多。能否自行研制并大量装备高性能的轰炸机,在战术层面上决定了,中国能否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中获得更多优势。

  在战略层面上决定了,中国能否更加有效的扫除,妨碍其走向远洋的诸多障碍,进而更快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国家。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