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未完成的中东变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08: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这是本年度时间跨度最长的一场政治动荡。

  始于1月14日,统治突尼斯长达23年的本·阿里政权被推翻。而后,燎原之火迅速向埃及、叙利亚、巴林等其他中东地区蔓延,至今,“还权于民”、“让独裁者下台”的口号仍未停歇。

  而除了民主化,这一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也加剧了问题的复杂化。当石油、领土与宗教、权力掺杂交错,阿拉伯文明与西方文明碰撞纠葛时,中东未知的前路还在风雨飘摇中。

  8月3日,在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我照常步行去住处附近的超市买些水果和食品。8月份的开罗白天酷暑难当,埃及人依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消夏——围坐在一起抽着水烟,喝着红茶,看着电视聊闲天,一切都和平常日子没什么两样——只是电视里反复播放的新闻不再是埃及人最热衷的本国足球联赛赛况,而是曾经统治这个国家整整30年的老总统穆巴拉克首次受审的图像。

  看着几个月前还高高在上、无比尊崇的统治者转瞬间沦为阶下囚,有些埃及人幸灾乐祸,有人则不住地摇头叹息,还有一些人手舞足蹈,兴奋地对着电视指手画脚。这副“众生相”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谁也想不到,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意外”,却点燃了一场势不可挡的“革命”,在几个月内,昔日的中东铁腕强人们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倒下去,看似牢不可破的权力大厦顷刻间轰然坍塌。

  1月19日晚,听闻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仓惶出逃,我心中的惊诧已经不可言喻;而时隔不到1周,上百万反对穆巴拉克统治的抗议者们就走上了街头。从那时起,冲突、流血、示威占据了人们的视野……这个文明古国往昔的安定与和平被彻底粉碎。

  充满未知数的前行

  在示威最激烈的18天里,坦克和战机的轰鸣声让人难以安眠,暴徒洗劫民宅的小道消息更让人心惊胆战。一位埃及老人对我说,即使在当年和以色列发生战争的时候,他也没有如此担心过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在穆巴拉克下台后,大浪淘沙,沉渣泛起,由于局势动荡不安,埃及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和物价迅速上涨,而入室抢劫杀人、飞车抢夺和强奸等过去几十年未见的恶性治安案件让焦虑和不安迅速弥漫,如阴霾一般在心头挥之不去,直至今日。

  在这场“革命”中,不管是在突尼斯、埃及,还是在也门、利比亚,能听到的最多的口号就是“要求更换政府!”毋庸置疑,由于对权力的贪恋,颟顸的领导者们不愿意迈出改革的步伐,失去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良机,反而只凭借高压手段来控制言论和选举,其遭到人民遗弃的下场自是必然。但是历史和现实都再三证明,这片土地缺乏温和的改良基因。无论伊拉克、突尼斯,还是埃及,强人政治崩溃后,这个地区的国家都将陷入长时间的无序和混乱。

  我曾经问过很多埃及人同样的问题,“在推翻穆巴拉克之后,谁能带给埃及光明的未来呢?”穆斯林兄弟会、世俗的反对党、民选的领导人、青年组织……得到的答案莫衷一是。或许,在这样的大变革中,大部分人对于国家前途和命运茫然不知所措,在充满未知数的前行中,谁也说不清曙光何时会刺穿漫漫长夜。

  漫长的“分娩”

  一个在开罗解放广场参加过流血“斗争”的埃及年轻人对我说:“我们要求穆巴拉克下台,审判那些腐败的官员,把那些腐败的机构全部取消!只要这个要求没有达到之前,我们就会一直抗争下去。”在过去几个月里,埃及随处都能听到类似这样“言必称革命”的论调。

  但也有些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赶“时髦”而加入示威队伍,毕竟反政府的示威游行是这个国家几十年不见的“新鲜玩意”。可惜的是,喧嚣吵嚷之中,打碎一个旧世界后如何建立一种符合埃及实际的制度的冷静讨论却乏善可陈。

  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种政党组织借机奔走呼号,主张琳琅满目,口号五花八门。于是,在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各种“折腾”、争吵和讨价换价之后,埃及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民主的议会选举,但结果证明,不管是温和的伊斯兰政党还是世俗的反对党都难以获得民众的绝对多数支持。不难想像,在建立一个新世界的过程中,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定还要经历无数次“阵痛”才能重获新生。

  而埃及之外,也门、巴林,以及最后一个中东强人巴沙尔还在坚持的叙利亚,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视角:“阿拉伯之春”的再认识

  “老榕”是谁?

  如果你开了微博(http://weibo.com),且关注中东局势,可能就不会这么问。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老榕”以一己之力,在新浪微博上向网友追踪报道这场肇始于突尼斯小贩之死的阿拉伯政治风暴。有时,他发布的新闻信息甚至快于路透、法新等国际媒体。

  “老榕”的无心插柳,却吸引并团结了一批对阿拉伯世界感兴趣的中国网友。

  普通人的“保卫战”

  在“老榕”的粉丝中,不少人是通过他的微博记住“本·阿里”、“萨利赫”以及“巴沙尔”等人名字的。

  这些姓名背后有个共通的词汇“中东强人”,代表了他们的共同之处——比如,本·阿里执政23年;萨利赫执政33年;巴沙尔和父亲阿萨德领导叙利亚超过40年……

  “和穆巴拉克一样,恋栈权位,使他们成为反对者眼中旧政权的标志,迎接新时代首先需要拔掉他们。”网友“天涯”评价道。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安惠侯眼里,西亚北非动荡不休,首先是发生动荡的国家国内矛盾激化,民生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老人政治引发一系列问题,贪腐现象严重等引起的。

  凤凰网在一项网络调查中,列举了包括高失业率、贫富分化等中东乱局内因的选项,其中,高达72%的中国网友选择了贫富分化。“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位网友在环球网上写道,中东动荡其实不是民主革命,而是“一场经济、福利、就业、发展的保卫战”。

  “民生”成为中国人理解阿拉伯动乱的一个切入口。为此,“老榕”通过住在涉外小区收看国外电视频道的便利,不时在微博里补充他所看到的画面。比如,对最近岌岌可危的叙利亚困局,他描述普通人的处境:在叙利亚安全机关,一个孩子被关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他眼睛肿胀淤清,两支臂膀上有清晰的枪弹伤,胸部有一块焦黑的烧灼痕迹……苦主年仅13岁。

  叙利亚与中国利益

  但是,于国际形势研究者而言,仅是这样的观察显然太过感性。

  学者刘中民分析认为,虽然动乱因民生而起,但从目前看来,动荡国家看不到独立或者占主导性的领导阶层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此外,参与抗议的民众以青年为主体,在政治上并不成熟。

  不少中国媒体对中东局势的发展方向语带悲观。“动荡的结果,往往可能与善良人们的初衷南辕北辙,因为大乱并不是通往大治的途径,反而可能导致经年动荡的后果,使经济出现倒退,百姓利益受损。”

  “动荡能否在叙利亚这里刹车,将是2012年的看点。”刘中民表示,“无论以何种形式变革,阿拉伯国家体制中的民主因素无疑将大幅增加。但在变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威权与民主、世俗与宗教的关系,如何解决日益恶化的经济与民生问题,如何整合部落、教派等传统力量并实现民族和解,如何处理中东伊斯兰国家与国际体系尤其是西方的关系,都是阿拉伯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而从长远来看,也有学者对这场大变革带给中国的机遇感到乐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在不止一个场合表示,“阿拉伯世界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道路的尝试本身就是对中国坚持走自己发展道路正确性的印证。”李绍先说:“阿拉伯国家有着强烈的发展欲求,中国的发展经验无疑将为这些国家提供很好的借鉴,中国的技术也是他们非常需要的,大变局后的阿拉伯世界将十分需要中国。”

  不过眼下,当在叙利亚的中国石油企业传来作业产量或权益产量都遭受较大经济损失的消息时,网友“水工”不禁担忧地问:“利比亚之后会是叙利亚吗?中国企业的利益又如何维护呢?”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