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黄金的生产市场化和流通市场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08:40 来源: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随着黄金期货的上市,黄金市场进一步细分为黄金交易者与黄金投资者。黄金市场细分的过程并没有因此结束。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 任亚敏

  国务院1993年63号函指明了黄金市场化方向的同时,取消了除增值税外的几乎所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优惠政策。失去了政策保护的黄金工业,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产值10年增10倍的奇迹,并从2007年开始至今,超过南非而成为全球黄金产量第一。几代领导精心呵护的黄金工业,在彻底解除呵护之后,实现了几代领导的梦想。

  与腾飞的黄金生产不同,流通体制很长一段时间仍停留于计划经济。金价信息传递路线长,滞后现象严重,为黄金走私留下了无风险套利空间,一时间走私盛行。流通环节市场化提上议事日程。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黄金管理的解除,黄金统收统配管理体制从此成为历史。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仪式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致词中指出:“(上海黄金交易所)初期要为黄金现货交易提供交易平台和相关服务。在完善现货交易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黄金投资产品,逐步建设成为金融投资业务为主的金融市场。”这表明决策者对中国黄金市场发展是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建立一个黄金商品市场,打下一个基础;第二步是在黄金商品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黄金金融市场。

  2007年9月,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按照原本的设计,以商品交易主导的现货黄金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应该承担向黄金金融市场转变的责任。也就是说原本计划要把上海黄金交易所建设成为一个现货与期货、即期与远期都可以交易的全能的唯一黄金市场。但是考虑到黄金现货市场与黄金期货市场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代黄金市场是一个多种形态市场并存的竞争性结构,而不是一个由个别部门掌控的垄断性结构。最终管理层还是选择了放弃垄断。在市场化改革中放弃垄断,是我国黄金市场化改革15年后的又一次突破,对我国黄金法规体系建设、税制设计、市场竞争、交易主体发展等多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黄金市场的繁荣在更广、更大的社会经济层面上展开。

  随着黄金期货的上市,黄金市场进一步细分为黄金交易者与黄金投资者。黄金市场细分的过程并没有因此结束。按照国际黄金市场现状,黄金市场还将细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标准化合约市场与非标准化合约市场;撮合交易市场和做市商交易市场,等等。市场细分是为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也正是在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过程中,我们的黄金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大宗商品市场除了现货、期货外,还有其他的投资方式。具体到黄金,全球定价中心的伦敦既不是现货市场、也不是期货市场,而是不同于现货、期货的独特的伦敦金投资模式。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已能满足国内投资者的黄金现货需求,上海期货交易所已能满足国内投资者的期货投资需求,但是相较以伦敦金为代表的主流的黄金投资模式,两大交易所还需要创新发展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