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大力开发“无形粮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09: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但是粮食产后总损失相当于6000多万亩良田粮食产量——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大力开发“无形粮田”

  许 滔作

  深冬季节,粮食基本归仓。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大力开发“无形粮田”,是确保粮食增产和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减少产后损失

  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粮食供求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何毅认为,导致我国粮食产后损失较大的因素:一是农户储粮损失大。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和农户自储三级粮食储备制度。我国农户储粮数量巨大,基本50%以上的粮食储存在农户手中,但是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0.2亿吨。二是粮食收纳库由于部分仓房年久失修,储粮条件较差,造成在储存环节粮食损失率达到5%左右。三是粮食运输过程的损失浪费较高。我国每年跨省粮食流通量超过1亿吨,由于粮食物流方式还比较落后,造成粮食损耗严重。四是粮食消费环节浪费严重。此外,粮食加工环节也存在着粮食资源浪费。因此,要加强粮食产后管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加粮食的有效供给量。

   布局物流园区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粮食仓储、运输等方面的投入,粮食储运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的保障水平,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从2006年起,财政部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执行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的地方收储库点的仓库维修工作,有效缓解了主产区粮库仓储设施陈旧问题,减少粮食产后储存环节损失。“十一五”期间,维修改造仓房仓容1亿吨以上。

  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粮食局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具、新技术,努力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储粮损失。截至目前,已为全国25个省(区、市)198.4万农户配置了新型储粮装具。“十二五”期间拟为全国26个省(区、市)符合条件的800万农户建设各类标准化储粮装具。

  加快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粮食主销区,以及江苏、湖北、安徽、重庆、四川等长江沿线省市纷纷建立粮食物流园区,使粮食的流向、流量、流速明显改进,减少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努力实现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散粮流出通道与华东沿海和华南等地区散粮流入通道的对接。

  目前,随着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储运减损效果明显。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已应用到全国5000多万吨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以及1500万吨仓容的地方储备粮库,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

  增加储运投入

  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粮食储运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山东日照市采访时了解到,当地2011年已经累计为6.7万农户发放了储粮示范仓。储粮示范仓深受农民欢迎,但是当地政府限于财力,无法全面推广,只能采取试点发放,2012年争取发放3.3万个储粮仓,以后逐年增加。

  当前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复杂,国家粮食储备库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需要不断扩大储备规模,但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用于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还不到0.1%,且每年规模都有波动。并且,当前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较少,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社会投入的积极性,导致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进展较慢。

  加大对粮食储运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粮食储运能力,应是国家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施晓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