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的号角声中前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12:13 来源: 经济日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吹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我国广播影视业也迎来了产业与事业比翼齐飞的大好局面。
吹响体制改革号角
截至2011年,全国有35家电影制片厂、7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电影院等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9家广播影视企业重组上市
经过近10年时间,广电行业改革现已基本完成。
走进一家电影院,它可能属于上海联合院线或者南方新干线;看电影《龙门飞甲》,它的制片方包括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博纳影业集团;打开电视机,看到的节目可能是光线传媒制作的……10年前,这些企业尚名不见经传,有的甚至还未诞生,是党的十六大为其脱颖而出开辟了全新的舞台。
2003年,中国电影业界全面启动产业化改革:制片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院线制改革减少发行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开始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国有影业集团化改革风起云涌,民营企业参与电影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中影、上影、长影等一批电影制片厂改制成为电影集团,挑起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大梁,星美、万达、华谊兄弟、小马奔腾等民营企业成长为电影业界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后,制播分离为电视台带来了新的理念,也铸就了新的发展优势。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将影视制作部分剥离转制,于2005年组建成立了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年来,集团公司共投资拍摄、发行100多部影视产品。上海文广、湖南广电也通过制播分离改革成为业界的领军企业。
各个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为广大观众送上了北京奥运等经典时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仅中央电视台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就被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电视机构采用。
迎来产业繁荣发展
国务院相继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政策环境
改革激发了影视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在国内创下2.5亿元的票房纪录时,全国银幕数仅为1500多块。当2011年张艺谋带着新电影《金陵十三钗》再次“进军”贺岁档时,全国银幕数已接近9000块,而此时国内电影的单片票房纪录已经高达13亿元;2002年,我国城市电影票房尚不足10亿元,2011年这个数字已被改写为13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大大超过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2002年至2011年间,电影年产量从100部增长到超过500部,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手机》、《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赤壁》、《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等影片的带动下,从2003年起,国产电影票房连续9年超过进口大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实力。
与百姓生活更为密切的电视剧生产,同样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03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刚刚突破1万集,而2011年电视剧产量已经高达2万集,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神医喜来乐》、《乡村爱情故事》、《奋斗》、《暗算》、《潜伏》、《亮剑》等大批精品佳作丰富了荧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
短短10年,我国影视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步向前迈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影视剧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为观众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影视“大餐”。
构筑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2011年12月23日,全国农村已成立数字院线279条,拥有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50709套;数字中心订购平台可供选择影片总数达1944部;每周订购影片超过50000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得到各地区、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西新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广大群众“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在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镇,活跃着一支“小宝放映队”。只要不刮风下雨,队长段鸿宝都要带着他的放映队走村入屯,为父老乡亲放电影,仅2011年,他们就为乡亲们放映电影200多场。段鸿宝只是我国庞大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中的一员。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农村电影发展思路,会同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听广播、看电视难曾长期困扰着农村群众。据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的统计,当时全国共有已经通电的11.7万个行政村和56.3万个自然村属于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盲点,约有1.48亿人口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10年,已先后解决了全国已通电行政村、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和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盲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为提高西藏、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而实施的“西新工程”,在此期间也取得长足进展。
2011年4月,广电总局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开始推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用户可以免费收听收看到40多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并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