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可借用民间资金缓解地方债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01:4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邓聿文
地方债务是中国经济的一颗不定时炸弹。2011年以来,国内外一些机构对中国经济的唱衰,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地方债务庞大。尽管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此有预警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从审计署1月4日发布的2010年地方债务审计整改公告来看,还是有些触目惊心。
地方债包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其他相关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的债务等。
地方债务的违规可能并不仅仅审计已发现的,出于融资及政绩等各方考虑,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隐瞒一部分债务;另外,从上述公布的地方债务整改效果来看,地方偿债手段和能力亦有限。如果地方无力从财政或者通过借新还旧等方式来缓解还债压力,那么,日益积累的债务问题在达到一个临界点时,最终将会爆发出来。届时很可能会出现财政风险、金融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的叠加,并扩散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非常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我们宁可把地方的债务风险估计得严重一些。
要把地方债规模控制在一定程度,就必须认识到地方债产生的根源。本质而言,当政府的考核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并对地方事务“大包大揽”,且没有稳定的财税来源时,地方政府就倾向于采用举债的方式发展。所以,要消除地方债务的引爆点,须使政府由目前的专注于经济发展转到公共服务上来,改变现行的官员考核体制。其次,放权给社会,改变政府目前“大包大揽”习惯,让各社会主体充分发展起来,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再次,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权,给地方稳定的可持续的财源,让地方的事权与其财政能力相对等。
这是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的办法,但实施起来有个过程,不大可能立即见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缓解和纠正违规债务问题。如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尽快出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改变当前多头举债、规模失控、调控不力的局面;制定地方政府债务责任追究办法,将地方各级政府负债违约率与政绩考核挂钩,对违规举债、过度举债等行为进行问责和追究;分类规制现有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利用民资减轻政府债务压力等。
就最后一点来说,非常有必要,它不仅可缓解现阶段的政府还债压力,而且还能打破过去不允许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领域的限制,壮大发展民间资本,从而收一举两得之效。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主体是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借贷资金大部分投向具有社会公益性、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或是经济效益很小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本身缺乏还贷来源,其中很大一部分债务需要地方出让土地偿还。但在国家严控房地产的条件下,地方土地收入将会持续减少,这既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深化的现实原因,同时也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领域打开了方便之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钱还债,可借用民间资金来还债。
经过30余年发展,民间有丰厚的财力资源帮政府解决危机,只是现在因政府限制缺乏投资渠道。政府如能清除民间资本进入上述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特许经营权制度建设等吸引民间资本直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可减轻地方政府举债偿债压力。这样做,对政府来说,并不会失去什么,它需要的只是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