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4名“守渠人”的花样年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20:1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张世祥报道

  2011年11月3日上午,禹州市顺店镇张赵庄村旁的白沙灌区北干渠渠道内,32岁的杨晓东和37岁的张红磊正在用镰刀割渠道内的杂草。杨晓东和张红磊都是白沙灌区北干渠管理所的职工。为确保冬灌时节渠道的畅通,清理渠道内的杂草成了他们近期的主要工作。

  除了杨晓东和张红磊外,管理所还有两个人:41岁的所长姚宪淮和46岁的刘克胜。他们共同守护着总长约19公里,确保花石、顺店和浅井3个乡(镇)21个行政村共4.1万亩农田灌溉的北干渠。

  禹州市顺店镇张赵庄村一个类似农家的普通小院,就是白沙灌区北干渠管理所所在地。

  姚宪淮、杨晓东和张红磊3人工作日就吃住在管理所里,周末才能回去和家人团聚。但即使是周末所里也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人值班。

  刘克胜是白沙灌区北干渠渠首枢纽的管理员,常驻花石乡张寨村。这里过去十分偏僻,刘克胜从1987年参加工作起就住在这里。

  据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光英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4人的父亲都是该局的职工,他们都是子承父业的水利人,而且都是刚上班就被分到了该所。

  白沙灌区北干渠管理所所长姚宪淮今年41岁,从水利技工学校毕业后,于1993年到该所上班。“当时从城里到管理所不通班车,回城一趟得一个上午。”姚宪淮说。

  参加工作后,姚宪淮发现由于管理所地处乡村,远离镇上,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刚开始,所里职工轮流做饭。后来条件改善了,他们才聘请了一名村民做厨师。

  此外,管理所的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不过,姚宪淮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业余爱好。由于局里提倡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完善业务技能,姚宪淮不满足自己的技工学校文凭,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他先攻读了中央电大的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专科,后来又拿到了中央电大的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由于不断地学习积累,2005年该局进行中层干部调整时,姚宪淮当上了该局灌溉管理处副主任。

  王光英还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白沙灌区北干渠负责灌溉的花石、顺店和浅井3个乡(镇)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每年这里的小麦能否得到及时、足量灌溉对收成影响很大。“当地农民都说,每年及时浇两次,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绝对没问题;每年只浇一次,小麦亩产能达到400公斤;要是一次都不浇,小麦亩产也就200公斤出头儿。”王光英说。

  白沙灌区北干渠总长约19公里,日常维护仅仅靠4个人,可想而知每个人的工作量有多大。“每年一般有两个灌溉期:春灌和冬灌。春灌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冬灌则在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开始,一次灌溉期为10天到15天。”姚宪淮说,灌溉期里,他们要昼夜守候在地头,及时了解情况,有预见性地通知渠首枢纽的管理员加水、减水,告诉他何时停止放水。“所以,姚所长、张红磊和我基本上没接送过孩子上学、放学,但家人都挺理解、支持我们。”杨晓东说。

  白沙灌区北干渠渠首枢纽位于白沙水库下游7公里处的花石乡张寨村,需要一个人常年守护。据宋郑生介绍,现在渠首枢纽的管理员刘克胜的父亲从1961年调到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开始就一直在渠首枢纽做管理员,刘克胜就是在这里出生的。1987年,高中毕业的刘克胜接父亲的班,在这里一干就是24年,并娶了附近村子的姑娘,在这里成了家。

  刘克胜住的房子离渠首枢纽不远,在一个小山坡上。记者看到,新盖的平房旁边是一间未拆除的老土房。据介绍,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斑驳的墙壁印证了它的历史。“旁边的平房是后来盖的,还铺了地板砖,比过去条件好多了!”刘克胜说。

  刘克胜住所条件的改善折射了白沙灌区水利事业的大变化。近年来,河南省白沙水库管理局加大投资,对灌溉渠道进行除险加固和硬化改造,在节约用水上做文章,大大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切实做到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为灌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