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制度缺陷_提振股市信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提振股市信心”——这是日前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公开表态。在此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
高层强力表态要“提振股市信心”,对于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利好信息。当前的股市,可谓相当低迷,市场弥漫着悲观的气息。“十年涨幅归零”的背后,是不少投资者的一段段伤心投资史。2012年首周,市场迎来的也是“开门绿”。在这个大背景下,股市确实需要被激励。
从根本上说,市场的信心来源于宏观经济的表现。除非被扭曲,证券市场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多少能够反映出来。尽管2012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稳中有进的目标,并非不能实现。未来股市表现如能与宏观经济的表现相匹配,则应该有信心走出当前的低迷状态。
当然,目前市场的低迷状态,亦与种种制度性的缺陷不无关系——这些问题也一直为市场所诟病。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自上任以来就强调对上市公司内幕交易“零容忍”,以及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和退市机制的建立,应该说,问题抓得很准。除此之外,新股发行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也一直颇受指责,亟待改革。
围绕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呼吁声一直不曾停歇过。很遗憾,这方面的改革多年来未能深入,改革滞后的问题早已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在股市益发低迷的情形下,居高不下的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以及过量募集对投资者的伤害,让人印象深刻。一级市场中出现的高价发行、高超募额、高市盈率的所谓“三高”现象,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是制造出股市泡沫的重要因素。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里,A股发行的新股中,跌破发行价的达到七成以上,首日即“破发”的股票,也不在少数。而与此对应的,是市场中持续不衰的打新股热潮。其结果,那些在二级市场中频繁买卖新股和次新股的投资者亏损很大。当存有缺陷的新股发行制度与非理性的市场追捧结合在一起,一些中小投资者遭遇的打击可想而知。尽管市场行为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包括投资者自身的原因,但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的发行制度,也不能不承担一定的责任。
新年伊始,在经历了2011年年末的一轮IPO冲刺之后,A股市场的扩容趋势仍在继续。市场行情在再融资的压力之下,更显低迷。上市公司IPO直奔“圈钱”的老毛病,多年来少有改变。而这些现象,又与新股发行的制度本身联系在一起。当新的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远远超出预期,市场配置资金功能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市场的定价功能也出现较严重的扭曲。一些上市公司受到激励,更有粉饰业绩的欲望与冲动。
无疑,当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明显有利于发行人,却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这是一个现实。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中,“买者自负”的原则确实是需要不断强调的。不过,如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坚持让“买者自负”显然缺失公平。比如,当中介机构与发行企业之间利益紧密相连,存在高价发行谋取高佣金甚至直投收益的谋利冲动,如此情形下仅强调“买者自负”,缺少说服力;当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甚至业绩造假,误导了投资人的预期,投资者又如何能心悦诚服地“自负”呢?
因此,当下市场许多问题的关键指向包括发行制度在内的继续改革。就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而言,这自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监管层一再强调要进一步弱化行政许可,增强市场主体的作用,这无疑是大的方向,也是需要加快速度推进的目标。在此前提下,包括完善新股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对交易所、保荐人、承销商的发行上市监管,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抑制包装和粉饰业绩,等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市场中的制度改革往往涉及利益调整,改革之不易不难理解,但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计,改革必须勉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