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熊猫繁殖国际科研合作成果突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6: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9日四川成都、雅安报道:在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的各个领域中,成果比较突出的是合作繁殖。自1994年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经在日本繁殖了13只熊猫(其中11只成活),在美国繁殖了3胎,在西班牙繁殖了一对双胞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也对熊猫种群数量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美国繁育了3只幼崽,澳大利亚2只,泰国1只。

  根据双方协议,送到国外进行交流合作的熊猫在国外产下的幼崽均属于中国。当这些幼崽长到4岁左右的时候,它们必须回到中国,成为繁殖群体中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已经有11只熊猫从海外归国。

  2006年,亚特兰大动物园邀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前往美国,帮助一对熊猫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进行繁殖。在此之前,该动物园已经3次尝试从雄性熊猫“洋洋”那里采集精液,均未成功。一名细心的饲养员在采精失败后收集了“洋洋”的尿液,结果发现尿里面全是精子。原来“洋洋”存在逆向射精的问题,它的精液都倒流到膀胱里去了。

  侯蓉建议使用电刺激采精与直肠按摩相结合的办法来采集精液,而另一位应邀前来的动物繁殖学专家、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理查德?费若?霍斯肯,却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行。他建议从尿道加一根导管弄到膀胱里,把里面的精液吸出来,然后把尿液清洗掉,用清洗好的精子做人工授精。

  经过反复讨论以后,侯蓉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成功采集到了“洋洋”的精液。她采到的精液没有受到尿液的污染,质量比费若?霍斯肯教授采到的精液样本要好很多。

  亚特兰大动物园用侯蓉采到的精液给雌性熊猫“伦伦”做了人工授精。2006年9月6日,伦伦产下了“美兰”,意思是“亚特兰大的美人”。“美兰”于2010年2月回到中国,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选为“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全球推广大使。

  2007年3月,孟菲斯动物园邀请侯蓉到他们那里去,帮助解决类似的问题。之前该动物园从雄性熊猫“乐乐”身上采过5次精液,却没有一次成功,工作人员都很郁闷。侯蓉用同样的办法采到了精液。刚一采出来,在场的几十个人就一起欢呼起来,个个喜形于色。

  回忆起这段经历,侯蓉说:“我从现场回到实验室,一个胖胖的美国饲养员跟过来。当时他还不知道我会说英语,就走到门口,对着我一个深鞠躬。这个情景给我印象很深。”

  据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动物管理部部长黄治介绍,在一年一度的发情季节,熊猫能够接受交配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关键是要把握好放对的时机和交配的频次。考虑到有的熊猫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带仔带的不好,当熊猫产仔的时候,该中心会派一些在人工育幼方面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去国外辅助大熊猫带仔。

  中方专家给国外同行提出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给幼崽喂奶、怎样对幼崽进行监测、怎样饲喂产仔以后的母猫等等。这些国际合作反过来对我国自身动物饲养、繁殖、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1999年,亚特兰大动物园从成都基地获得了一对熊猫。双方从此开始合作进行动物行为学研究。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整个动物园系统都没有动物行为学这个概念。合作研究刚开始的时候,成都动物园有很多科技人员都不理解,觉得行为学有什么可研究的,实在划不来。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才发现了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价值。

  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统计,历史上全世界曾经饲养过100多只熊猫,但是雄性熊猫里面具有自然交配能力的只有7只。过去,在大熊猫配种季节,如果成都动物园有一只雌性发情了,缺一个雄性,就赶紧从北京动物园调一只过来,把两个弄到一起。结果是两只熊猫打架往死里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没有人能解释。

  后来通过行为学研究,人们才知道大熊猫在配种时需要充分的信息交流,特别是气味信息的交流。在野外,大熊猫会用屁股后面的腺体和尿液到处做标记。通过气味标记,雄性会告诉雌性他的个体信息是怎样的,从而找到合适的配偶。以前人们把两只陌生的熊猫弄到一起交配是不行的,完全没有给他们一个熟悉的过程。

  基于这一研究结果,饲养员在大熊猫的发情季节到来之前,把雄性和雌性放在相邻的兽舍里,在两个兽舍之间进行交换,让它们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气味。而且在这段时间,饲养员会有意识地保留它们的标记,在打扫兽舍时只是把粪便清扫干净,不会用水进行清洗,以增加雌雄个体的信息交流。

  据侯蓉介绍,现在大熊猫雌雄交配的比例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60%的成年雄性个体有自然交配史。大熊猫每年自然交配的比例从过去的10%提高到了50%左右;成功配种产仔的比例也翻了一番,已接近60%。

  “现在和20年前相比,我国在大熊猫方面的科研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侯蓉表示,“过去我们的动物医疗水平、保护水平和科研水平还停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准上。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国际合作,我们从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们的动物展示水平、饲养水平、管理水平、研究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刚开始我们是从国外引进吸收,用于我们的动物繁育,然后我们自己也进行了创新。”

  在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合作的基础上,侯蓉和同事一起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用于大熊猫亲子鉴定的试剂盒,可以准确地对圈养大熊猫种群进行亲子鉴定和遗传监测,目前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中国日报记者   江雪晴   编辑   裴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