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新兴经济体或是美国国债最大受害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7: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各种指标都显示美国政府早就“应该”陷入债务危机了,但是,美债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球资本。这表面上的悖论背后究竟是什么?美债会演化成危机吗?美债的最大受害者是谁?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4位国家问题专家——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彭龙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国际商学院院长
吴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彭兴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
新兴经济体或是最大受害者
如无意外,美债上限将于1月14日升至16.39万亿美元。美国继续“举债度日”。美债会像欧债一样演变为危机吗?美债对世界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美债市场并不脆弱
“即便美国的政府债务负担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与欧元区的国家相当,其主权债务市场的脆弱性也不会如欧元区那般强。”彭兴韵列举了4个原因:首先,美国并无欧元区那种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不得超过60%、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不得超过3.5%的硬性要求,这使得美国在借新还旧的债务融资安排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次,欧元区并没有美国联邦政府债券那种融资安排和市场机制,因为欧元统一后,它仍然实行分散的主权债务,而无欧盟层面的债券市场;第三,美国政府享有货币发行权,它可以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消蚀其债务负担;第四,由于美元享有过度特权,它甚至可以将其沉重的债务负担,转嫁给其他国家。
“如果说欧债危机是2011年持续鸣响的主旋律的话,那么美债问题就是一个时不时响起的小插曲。”彭龙同时指出,如果仔细观察与此同时二级市场的状况,例如国债的交易量、国债收益率的变化以及国债收益率的波动率等,可以发现有关美国债务上限的政策纷争和美国债务总量的担忧并没有直接立即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因此,对美债演化的悲观判断还需要更多信息和数据支持。
美伊战争或成导火索
不过,沈丁立就悲观得多。“美国的国家目标与能力正显脱节。它谋求全球主导,因此经济负担沉重,正愈显力不从心。”他说,“如果美国不能做出积极有效调整,到处树敌,全面干预,那它再庞大的经济体量也难以承担巨量不必要的消耗。在那种情况下,美国势必继续举债,或增印美元,以应付财政失衡。但无论何种应对,对美国经济都是饮鸩止渴,造成有害后果。”
“正在演变的伊朗核问题即为一个战略陷阱。”沈丁立指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换言之,无论美军出师是否名正言顺),只要美国和伊朗深度交战,美国正在显现的微弱的经济改善势头就将受挫,高赤字和高国债就可能延续,当下的美债就可能深陷危机,尽管未见达到欧债严重的程度。再加上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善美国就业,美国国内就可能出现比‘占领华尔街’更为严重的动荡。虽然美国因此可能从大乱达到大治,这也未必是坏事,但鉴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联,美国经济停滞或者倒退将对世界经济链造成重大破坏,引起全球新一波消极连锁反应。”
继续举债危害世界经济
“美国政府债务的膨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彭兴韵分析指出,首先,它会加剧全球经济失衡;其次,它会阻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第三,由于美国政府债务持续上升,它就会要求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深刻地影响全球资本流通以及全球通货膨胀趋势。由于各国资本回报率的差异、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美元作为主导储备货币所具有的危机转嫁和通货膨胀转嫁的货币强权,美国的债务扩张及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的潜在危害可能会远远超过对美国自身的不利影响。“这正是美国所以‘放心’扩张债务和让美元印钞机满负荷运转的重要原因。”彭兴韵说。
新兴市场国家或将成为美国大规模举债的最大受害者。吴军指出:“从目前美国国内的经济情况看,发行国债所获得的流动性很难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或者通过贸易渠道,从资本与金融账户流回的资金通过经常账户再流向新兴经济体,增加了美元输出而推进美元贬值;或者通过金融机构流入到国内外的金融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催生了资产泡沫。因此,美国大规模发行国债,对中国等债权国来说,不仅增加了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还令庞大的外储蒙受巨大损失。”
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债权国该如何应对?彭龙提出:“短期来看,尽管美债问题不断,但作为这些可交易国债的持有者,并不需要在短期立刻做出重大调整。大量的出售反而会带来价值上的损失。但是,在中长期需要保持警惕和进行战略变化,逐步优化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的持有比例。毕竟,美国的公共债务从各方面的指标看已经超出了安全线,目前也看不到可行有效的减债方案。”
(责任编辑:郭彩萍)
拷问美债:为何仍受追捧
问:2011年8月,美国主权债务遭降级,在经历短暂的市场情绪波动之后,美国政府债券依然受到投资者追捧。转入2012年之后,这种趋势似乎愈加明显。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沈丁立:四重因素 强大“锁定”
有四重原因。一是自身措施。美国经济的两面性造成了美债需求旺盛的表观矛盾。美国经济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过去10年美国打了两仗,经济仍增近半。美国股市去年虽略有下挫,但全年仍是全球最佳。二是他方期待。尽管美国经济存在严峻困难,但美国并未资不抵债。标普下调美国债信,虽是基于事实,也有忧虑美国党争,不必永远悲观。三是比较优势。就国家综合实力、债信记录以及政策调整能力而言,仍有理由对美债乐观,尤其是欧债危机尚未走出低谷之时,美债仍是安全性较好的债券品种。四是美元霸权。美国从其政治和经济霸权获得了铸币霸权地位,这三者结合决定了美国国债市场规模大、流动性高的特点。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对列国具有强大“锁定”作用。他国一旦陷入,即难以自拔。
彭龙:美元霸权 经济复苏
不甚明朗的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使后危机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全球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保守。相对欧债而言,美国国债自然成为具有优势的投资产品。一方面,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中占有着绝对主导地位,欧元的“风雨飘摇”更加衬托出这一点。尽管美元汇率存在着下行的可能,但正常的汇率波动是在投资者的预期和承受范围之内的。另一方面,虽然美国国债的总体规模已经较高,但2011年底的一些数据显示其经济复苏正在企稳,为国债的安全性注入了强心针。因此,进入2012年,美债成为众多投资者能够抓到的“诺亚方舟”,也许它也有疮有孔,但相比较而言恐怕已经算是安全的了。
吴军:炒作美债 降低成本
美元大量流落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等亚洲国家。美元的贬值趋势,欧美的零利率政策,增强了持有大量美元者投资保值的需求。相对于欧债危机带来的欧元贬值趋势,美债的安全性要强些。因此相对而言,购买美债可能是持有大量美元而急切间难找其他保值出路者的一种次优选择。不过,格罗斯之类的炒作美债,倒很有利于美国政府降低发债成本。
彭兴韵:比较优势 大到不能倒
首先,市场对欧元前景的担心甚至恐慌日益弥漫,其他国家债券市场规模都相对较小,市场分割性较强,或资本账户受到相当程度的管制。而美国,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恰恰具有生产流动性相对较高的债券市场的比较优势。其次,美联储采取的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改善了债券利率期限结构,这会提升中长期债券的价格和债券投资者的相对回报。第三,美国经济近期出现了一些恢复迹象,失业率持续数月下降、消费者信心明显恢复,增加了投资者对美国前景的良好预期。第四,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元债券在面临全球性的不确定性时获得了其他政府债券所无法获得的优势。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美元储备资产(主要是美国政府债券)“太大而不能破产”。
(责任编辑:郭彩萍)
美元就是件脏衣服
在关于是否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上,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比尔·格罗斯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最近他抛出观点,只买美元,远避欧元。为美国国债摇旗呐喊。
千万不要感谢格罗斯,一个怀揣赚钱目的的商人怎么会轻易地把赚钱的秘笈好心地告诉你呢?如果你相信,那只能证明你单纯。
同样是这个格罗斯,曾经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自己旗下拥有的24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个人债券投资基金“回报”基金中,卖出所持的美国政府债券。而他卖出之时,正是其他投资者争相买入之时。
格罗斯的论点是:“美元是一大堆脏衣服里比较干净的。”这个论点确实不错,但从一个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一点,那就是股市里的低买高卖: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先唱衰,卖出自己的股票,等债券价格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时买入,之后再唱多,不断地给自己谋利。
可是,对投资者而言,除了买入美元,还能买入哪些资产呢?作为两个值得投资的资产之一,欧元因为欧元区的债务问题已深陷危机。但美国国债就一定安全吗?
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们还在嘲笑华盛顿与理智无关,但从目前市场、政府的一系列的行为来看,华盛顿展现出了一种高智商:政府在两党的对峙之后还是提高了债务上限,而在1月14日,这次上限还将提高。尽管共和党表现出一种强硬姿态,但那只是给外人看的。
如果说欧元区债务问题尚可通过体制改革获得一丝涅槃的希望,那么美债问题则是只有不断拖延而没有解决之期。美国是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政治经济体,其发行的美元尽管已与黄金脱钩,却仍是世界上大多数商品的计价单位。
无论美债危机如何发展,美联储都有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借口。而2012年最大的悬疑就是,美联储何时推出QE3。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美元霸权仍在,其他货币还不能与之抗衡的时代的无奈选择。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房地产市场,如果无法解决债务积压问题,将会面临怎样的下场?
脏衣服就是脏衣服,这一件尽管与其他的比较起来相对干净,但还是早些脱了为好。
(责任编辑:郭彩萍)
警示无力的国债钟
如今,天文数字的美国国债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头顶。这个如今几乎与美国GDP总值持平的数字,每天在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的国债钟上不停跳动,紧扣着人们担忧的心。
美国国债钟设立于1989年,由纽约商人西摩尔·德斯特赞助安装。在国债钟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和每个美国公民应承担的平均债务额。西摩尔·德斯特希望借此让美国人时刻关注政府的巨额债务。
国债钟设立之初,美国国债总额为2.7万亿美元。2000年9月,由于债务情况的频繁变动,国债钟曾一度被迫停用,债务总额也曾一度定格在5.7万亿美元。2002年,国债钟重新安装启用,债务总额达到6.1万亿美元。
自2002年以来,美国政府债务额快速增长,债务上限上调了10次,债务上限的数值扩大了2.2倍。2005年,美国国债突破了8万亿美元大关。2008年10月8日,途经国债钟的路人发现了异常情况:由于国债钟最初设计时,仅能显示13位数字,国债钟电子屏上的“10万亿”打头数字“1”,挤进了左边显示美元符号的空格中。就在这一天,美国国债数字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02万亿美元。2009年9月5日,调试成功的国债钟重新“上岗”,新的电子显示屏增加了两个数位,可以容纳15位数。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再次触顶,达到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2011年8月2日,美国国会对政府债务上限上调了2.1万亿美元。截至目前,美国国债总额达到约15.2万亿美元。
时间分秒逝去,国债钟数字也节节攀升。20多年来,美国国债总数由1989年的2.7万亿美元到现在的约15.2万亿美元。国债钟的鲜红跳动似乎并没有遏制住美国政府不断发债的躁动,高悬于空中的国债钟的警示也显得苍白无力。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