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熊猫何以当选"英国年度女性"(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7: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大熊猫何以当选"英国年度女性"(图)

  爱丁堡动物园门口迎接大熊猫的人群。(爱丁堡动物园供稿)一只大熊猫,在英国搅动一池春水。

  新年趣事——英国广播公司新近发布2011年度女性榜,上月赴英国爱丁堡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甜甜”,赫然在列。

  此事在英国引起热议,就连前副首相、国会议员也相继发言,加以评点。当地居民的巨大热情,让爱丁堡动物园甚至要借助大熊猫带来的喜气,办一个按照中国习俗的“迎春节”活动,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动物园中与大熊猫比邻而居的企鹅们却“羡慕嫉妒恨”,据说自从大熊猫来了,这些企鹅们每天都会盯着大熊猫馆,密切注视着大熊猫馆的一切,甚至对看大熊猫的观众们,大扔自己的企鹅粪蛋……

  果真如此?无论怎样,这毕竟是长达17年来,第一次出现在英国的大熊猫。

  两只大熊猫已经适应得挺好

  上周末从英国返回的兽医汤纯香昨日告诉本报记者:“到我们回国时,‘甜甜’和‘阳光’已经适应得挺好了。”“阳光”,是和“甜甜”一起来的另一只大熊猫。

  已经从事大熊猫保护与科研工作近30年的他,和同事一起,一路带着大熊猫们3天至6天的“家乡菜”,包括窝头、水果和饮用水,悉心照料,精心呵护,终于使大熊猫们顺利度过了在爱丁堡动物园的最初适应期——从12月4日抵达起的这一个月。

  根据中英两国签署的大熊猫科研合作协议,这一对象征两国友谊的大熊猫,还将在英国长住10年。

  动物园方面已经开始“展望未来”——希望“甜甜”能在英国当上妈妈,他们甚至在5年前就开始准备“分娩室”和“育儿室”。而中国饲养员谢浩告诉记者,在送大熊猫赴英的两个月前,就已经安排它俩当了邻居,就是为了“彼此熟悉,交流感情”……

  谁还能比“甜甜”更受欢迎?

  “甜甜当选英国广播公司年度女性了!”

  

  负责维护爱丁堡动物园社交网站官方账号的瑞切尔·戈达德刚发出消息,就吸引了大批热情的“大熊猫粉丝”。

  据戈达德向记者介绍,此后英国粉丝们纷纷留言:“太厉害了!”“应该给‘阳光’也颁个年度男性嘛!”

  英国广播公司的举动多少引起争议。年度女性共12名,甜甜是作为12月的月度“人物”入选的,其他多是当月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比如4月女性是为英国王妃凯特设计婚纱的设计师莎拉·伯顿,6月则是获法网女单冠军的中国选手李娜。有人抱怨说,12月就找不出另一位有成就的女性了吗?

  可是,在12月的英国,谁还能比“甜甜”更受欢迎?

  12月4日大熊猫抵达,爱丁堡掀起盛大狂欢,孩子们早早买好了大熊猫帽,抱着大熊猫玩偶,成群结队地挤在动物园门口,伸着脖子张望。动物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2月16日开展迄今,已有逾万人前来参观大熊猫,10年展期内,估计参观人数超100万,而全爱丁堡的人口还不到50万。

  有人前后来了3次,有的孩子跟着学校组织参观后,又让家长带着再来,圣诞、新年的票子早早被预订一空。

  ……

  还是那句话——这毕竟是17年来首次出现在英国的大熊猫。

  他们甚至成立“大熊猫委员会”

  爱丁堡动物园的首页已经被两只大熊猫“占领”了。

  “甜甜”和“阳光”到来之前,动物园最大的明星是企鹅。现在,首页的5组图片新闻里,3组是大熊猫,企鹅被挤到了最后。大熊猫知识、大熊猫数字、大熊猫新闻、大熊猫故事、大熊猫周边产品在线商店……爱丁堡动物园的大熊猫团队动足脑筋,他们甚至为此成立了一个“大熊猫委员会”。

  按照爱丁堡动物园的规定,参观大熊猫无需另外缴费,但必须事先预订,以控制人数。“大熊猫粉丝”订票之后,在指定日期抵达动物园排队等候,工作人员每10分钟放行一批,参观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

  走在竹子点缀着的木质步道上,运气好的游客能看见在透明玻璃后玩耍的两只大熊猫。“‘阳光’一来就喜欢上了新家,也不怕人,很放松。‘甜甜’就有点害羞,观察了周边环境后,它马上也适应了。”戈达德介绍说,“它们还经常跑到玻璃跟前来呢。”

  如果室外没看到大熊猫,游客们也可以到室内找找。大熊猫是独居动物,“甜甜”和“阳光”分别住在各自的笼舍里。“不过那时他们通常在睡觉。但我们保证,只要天气允许,大家至少能看到一只大熊猫。”

  确实,“甜甜”和“阳光”无须多费力气来适应环境。“爱丁堡潮湿多雨,天气跟雅安特别像。”饲养员艾利森·马克林告诉记者,它们甚至不怎么需要适应英语,艾利森为与它们相处,提前到四川培训,学了不少普通话。“一般情况下,海外的大熊猫饲养员都需要去成都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大熊猫养护理论和实践,时间长达半年。”上海野生动物园的资深大熊猫饲养员闵迎国说。

  据介绍,圣诞前夕,动物园还推出了“大熊猫直播”,工作人员在笼舍角落里装了摄像头,在网络上直播两只大熊猫的一举一动,让没机会亲自去动物园的人,也能一睹大熊猫风采。

  每天都保证有5种竹食

  

  吃是头等大事,爱丁堡动物园为此煞费苦心。

  “一天4顿竹子,要为‘甜甜’准备30公斤,‘阳光’特别容易饿,总是嚼着竹子,要为它准备55公斤。”饲养员告诉记者,“如果吃不掉,就给它们当夜宵吃。”

  两个小家伙在异国吃得相当讲究,爱丁堡并不产竹,大熊猫们的“粮食”大部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郊区培育,小部分种在动物园里,荷兰“保姆”每两周来“送饭”一次。据动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甜甜”和“阳光”的食谱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与它们在雅安竹林里的饮食结构相似。竹叶、竹竿、竹笋……每天的菜谱里都保证有5种竹食,竹子的品种更是随季节轮换,比如春天,就得吃又细又嫩、刚刚长出来的春笋。

  除了竹子,“甜甜”和“阳光”还有“小灶”。“我给它们吃一种‘大熊猫蛋糕’”饲养员艾利森·马克林说,“用大豆、玉米、稻米、鸡蛋和油做的,当然还有点别的配料,不过这可是饲养员的秘方。”“大熊猫蛋糕”连同辅食胡萝卜,一天也是喂4次,以确保全面的均衡营养。

  吃得好,身体就好。“甜甜”和“阳光”在经过了最初的不适应后,体重基本保持在离开四川时的水平。

  孔子学院教起了“水墨大熊猫”

  

  “甜甜”和“阳光”来爱丁堡,最高兴的要数7岁的中英混血小女孩甜甜·布朗顿。因为和大熊猫“甜甜”同名,小女孩甜甜最近成了爱丁堡的大明星。

  爱丁堡动物园向记者展示了小女孩甜甜给大熊猫甜甜写的信:“我们名字一样,这让我在学校出名了,大家都知道你从中国来,要住在爱丁堡了。爱丁堡可没几个人会说中文,我会说,这样我们就能聊天啦。”

  苏格兰文化和外务部长菲奥娜·希斯罗普看了甜甜的来信,决定和甜甜一家共游爱丁堡动物园。甜甜的父亲是苏格兰人,母亲来自中国天津。“甜甜一家象征着中国和苏格兰越来越深的联系。”希斯罗普对媒体说,“大熊猫的到来也是两地友好关系的标志,更是苏格兰年轻人学习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爱丁堡动物园给记者的活动安排表上,满是与大熊猫相关的文化活动。“大熊猫朋友”活动面向小学生,是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大熊猫搭档”是个在线游戏,顺便介绍了动物园的其它动物;“龙年春节”也成了动物园大熊猫馆的一大节日。

  这样的好机会,让爱丁堡苏格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张弛体会深刻。他在孔子学院教书法和国画,趁着爱丁堡人对大熊猫的热情,教起了“水墨大熊猫”。他告诉记者,黑白两色的大熊猫特别适合用水墨画来表现,当地人兴趣很大,“特别是小孩子,学得很快。”春节前,张弛和同事们还会参加动物园的“龙年春节”活动,继续教当地人书法和国画。

  链接

  “海外大熊猫”的魅力

  

  1972年,大熊猫“玲玲”、“兴兴”赴美,8000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展览一个月,观者过百万,但棘手问题很快出现:两只大熊猫“对竹子品质格外挑剔”,怎么办?动物园只好刊登广告,征集竹子。一位叫南茜·塔夫斯的小女孩打来电话:“家中有超过2英亩的竹林。”原来她的父母都是中国迷,爱好中华文化,包括种竹子。动物园考察后,喜出望外,这正是他们寻找的“玲玲”和“兴兴”爱吃的品种。于是,每个星期,动物园都会从她家砍伐数百磅竹子,塔夫斯家就成了华盛顿动物园的“竹子供应商”。

  2011年,首只出生在泰国的大熊猫“林冰”在清迈隆重地过了两岁生日,动物园特地准备了由竹子、蔬菜和水果组成的、重达100公斤的3层生日蛋糕,“林冰”一见蛋糕就扑了上去,险些压垮蛋糕。“林冰”的父母2003年来自四川,清迈动物园让其父母交配的努力一直失败,最后人工受孕才成功。如今,“林冰”堪称泰国名气最大的明星之一,拍摄它们的实况电视节目,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三,粉丝破百万。

  在西班牙,索菲娅王后“情迷”中国大熊猫的故事几乎众所周知。2007年,索菲娅王后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开心地抱起了一只大熊猫,开心地说“我非常激动,就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儿童一样激动”。随后,大熊猫“冰星”和“花嘴巴”前往马德里动物园访问。2010年,“花嘴巴”在马德里生下了一对大熊猫兄弟,索菲娅王后还亲手给兄弟俩喂过奶。

  2008年,大熊猫“陵陵”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年老死去。有小朋友不愿相信这一事实,手拿鲜花在大熊猫馆前哭着大喊“陵陵”。上野动物园所在的台东区4所小学的近80名小学生举行了送别会。“没想到告别的日子来得这么突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给我们的快乐。”小学生樱井健人如此哀悼。

  “世博大熊猫”,你们还好吗?

  

  2010年1月6日,平平、安安、韵韵、佑佑、汉媛、壮妹、武阳、奥运、闽闽、阿灵——这10只汶川大地震后出生的大熊猫,从雅安乘坐专机,“下榻”上海,“助力”世博。

  而今,不少人在关注爱丁堡动物园的大熊猫“甜甜”、“阳光”时,想起了这10只世博大熊猫,你们,还好吗,还在上海吗?

  “平平、安安、韵韵都还在上海动物园,生长发育很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上海动物园的相关负责人王爱善说,这也是现今留在上海仅有的3只世博大熊猫。据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闵迎国介绍,10只世博大熊猫都曾在野生动物园生活过,如今,其中两只“移居”宁波,两只“移居”天目湖,去年10月前后,另外3只大熊猫返回了“故乡”雅安。

  为何世博大熊猫不能一直“团聚”在上海?“主要是为了它们的未来考虑,大熊猫长大之后,就不适合动物园的群体养护。”闵迎国介绍,大熊猫最适应的还是四川雅安一带的气候,气温在5摄氏度到20摄氏度,湿度适中。但不少国内、海外的城市并不适合大熊猫生活,比如泰国清迈,气温相对较高,怎么办?“若是人工养护,各动物园都会斥资打造适合大熊猫生活的小环境,并保证合适的竹子供应。这样,大熊猫健康成长就不成问题了。”闵迎国说。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