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间热议中韩20年发展 称网络夸大反韩情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17: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中韩两国应采取何种措施进一步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是两国政府所重视的问题,也是关注两国关系发展的民间团体人士热议的话题之一。日前,在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中国之际,韩国国内也正通过研讨会或话题采访的形式,对中韩关系20年来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进行讨论。
据韩国《中央日报》1月9日报道,由《中央日报》主办的“中央中国论坛”当天在首尔举办国际研讨会,就如何应对和管理韩中建交问题展开谈论。
此次论坛共有80余人参加,其宗旨是“树立韩中民间交流新典范的指针”。论坛会长、东亚大学教授、前韩国驻华大使郑钟旭在论坛的发言中提出了新的对华外交模式“战略共进”。具体而言,他将过去20年两国关系的运作原理解释为“功能主义”。“此前,以中国的低廉劳动力与韩国的资本、技术相结合的合作是主流。像这种市场功能合作类型现在遇到了瓶颈。” 郑钟旭称,“为了克服这个瓶颈而提出的模式便是‘战略共进’”。
郑教授同时还强调:“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有必要进行升级。为此,需要积极解决矛盾,利用‘有所作为’的接近方式。”
此外,韩国“阿里郎”电视台1月10日也特意推出一期审视中韩关系20年发展历史的报道。报道通过采访来自韩国各界的人士代表,对中韩关系中较引人关注的问题,如中国人的“反韩”情绪、中韩渔业争端、中韩关系健康发展对韩国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韩国江南大学汉语言文化教授全炳勇在采访中说:“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全球前五大公司均在中国拥有分公司,并在中国生产出售商品。我们预计,中国会进一步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全炳勇还表示:“自从建交时起,中韩两国就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实际上两国在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韩国金融委员会主席李昌勇则说:“中韩是地理上非常接近的伙伴,二者也有种族的类似性,并有一些共同发展历史,这也导致一种被称作“邻居综合征”的现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已经很了解对方。这实际上会造成很多误解。”
李昌勇继续说:“据我了解,中国人对我们并没有如我们想象得那么敌对,这是因为,他们也需要把韩国作为贸易伙伴。事实上中国人对韩国要算比较友好的了。因此,我们一般所谓的‘反韩情绪’,实际上是被互联网和媒体夸大了。”
“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改变自己。我相信,如果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我们也会更好地提升与中国的关系。”
据报道,李昌勇还高度评价了“韩流”风靡中国的现象。他说,中国为“韩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其可以走向国际化。“韩流”目前正在给中国民众留下积极印象,这有助于中国了解韩国的其它方面。此次活动还采访了在中国小有名气的韩国演员张娜拉。张娜拉称:“我坚决支持韩国与中国的贸易。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借中国的文化优势衡量我们自己的文化优势。”
近两年,随着中韩民间交流的增多,赴韩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对此,接受采访的韩国世宗大学的学生金俊配说:“中韩交流的增多使很多中国学生来到了韩国。我认为,这会让他们对我们国家有更好的看法,也将推动我们的文化。”而来自梨花女子大学的学生李徐妍则说:“随着我们之间相互了解的加深,中韩之间的争议问题将得到缓解。“
面对引人关注的中韩渔业争端问题,身为船长的受访者陈东烈在采访中说:“我们的国家元首正对中国进行访问,但我不知道这个争端会在何种程度上得到解决。我希望它能够得到合法解决,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展业务。”
他还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经济伙伴。有超过4万家韩国企业在中国拥有分公司。还有12万的韩国人在中国居住时间超过三个月。如果韩国能够好好利用与中国的关系,那将大为受益。”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