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失败的价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8: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我们说得多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各种失败对创新都是有益的,认为失败者自然而然知道如何总结教训,认为失败最后都会转化为对企业有用的知识资源。事实是这样的吗?

  最近,一则关于失败的新闻受到人们关注。包括惠普一度放弃WebOS系统在内的若干事件,被人冠以“互联网年度七大失败案例”在网络流传。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相对于满天飞的成功故事,失败,对企业创新是不是有它的独特价值?

  谈到失败,我们说得多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各种失败对创新都是有益的,认为失败者自然而然知道如何总结教训,认为失败最后都会转化为对企业有用的知识资源。

  事实是这样的吗?

  近10年来,管理学发现,并非所有的创新失败都会使企业受益。只有当失败创新项目满足一定条件,并且企业善于组织失败学习,创新失败才真正具有“潜在收益效应”(hidden benefit effect)。

  什么是失败的“潜在收益效应”?有一个例子。1972年,日立机电公司启动数控机床前后两个研发项目,但因为生产率、可靠性和协调性方面的问题,创新失败。日立很好地总结了教训,之后的第三个开发项目大获成功。1980年,日立成为数控设备的世界一流制造商。日立最后发现,1972年的失败,让他们积累了技术知识,培养了跨学科工程师,意识到应采用系统方法,意识到需要加强研发协调。这些构成了他们成功的坚实基础。研究者提出,像日立1972年案例这样一个失败创新项目,能够提高后续创新项目的技术资源使用效率,能够提高后续创新项目的成功率,能够减少后续创新项目的技术资源耗费,就具有“潜在收益效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创新失败才有“潜在收益效应”?研究者描绘出了这类失败创新项目的特征:一是项目投入与当年企业项目平均投入的比值为1.51;二是研发人员投入与当年企业项目平均研发人员投入的比值为1.47;三是技术复杂度为4.24(设定项目技术综合难度最高分值为5);四是统计发现失败项目中止发生在制造工程、制造、商业化等后期阶段的项目数百分比分别为25%、30%、15%;五是技术相关度4.52(设定失败项目与后续创新项目在核心技术上的一致性最高分值为5)。

  实际上,这未必就能多么准确地描述变动不居的真实世界,但最起码可以告诉我们:那些资金投入比较大的、研发人员投入比较多的、技术比较复杂的、倒在“最后一公里”的、与后续项目的核心技术非常相近的创新失败,一般具有“潜在收益效应”,很可能,正是对企业未来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知识来源。总之,对这样非同寻常的创新失败,一定要非同寻常地认真对待,组织失败学习。

  那么,失败学习的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就在识别和控制失败学习的抑制因素、促进因素。调查表明,这样一些抑制因素,对组织开展失败学习是不利的:首先是个体认知障碍,比如恐惧失败,无法直面失败,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以至于忽视失败、忧伤等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创新团队内部的人际氛围和关系障碍,让大伙坦然承认失败、心平气和讨论失败,是不容易的;最后是组织结构障碍,一般的组织奖惩机制,通常对失败的正面作用考虑不够充分,往往严重阻碍了对失败的认定和分析,以至于无法认定造成失败的组织成员。相应地,促进失败学习的因素,在个体层面,主要是增加对他人失败经验的学习、提升承担风险、直面失败和化解消极情绪方面的能力;在团队层面,有效构建失败共享信念和心理安全感,是其中的关键;在组织层面,重要的是问责,关键是科学制定和实施能够被普遍接受的问责制度。

  不难体会,失败学习,可比成功总结要难得多了。当然,其对创新之益,也往往是开总结大会所不可比拟的。

  失败具有独特价值。我们要宽容失败,还要重视失败学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