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业带动制造业回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9: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月9日,美国底特律,2012年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厂家展出的电动车引来众多观众。
本报记者 温 宪摄
较之往年的天寒地冻,1月9日的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显得格外暖和。2012年北美国际汽车展也在这一天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首次亮相。
复苏明显——
2012年美国新车销量可达1380万辆,距“健康水准”的1400万辆仅一步之遥
代表汽车业未来发展潮流的环保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型汽车仍是各大厂家的主打牌。美国本土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推出的S型车和德国奔驰公司的数款SMART电动车展台前引来众多观众,一个名为“2046年城市”的展位展示了未来电动汽车和充电站实物概念组合。总而言之,各厂家产品车身普遍趋小,但不失豪华与时尚,节油性能更好,却仍保动力十足。
今年的北美国际汽车展多了一些笑脸。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美国汽车销量仅为1040万辆,是1982年以来最差表现。此后,奥巴马政府大力救助美国汽车业,2010年销量升至1150万辆,2011年继续攀至1270万辆。人们乐观地预计,2012年美国新车销量可达1380万辆,距被认为是健康市场汽车销量水准的1400万辆仅一步之遥。
据悉,包括美国交通和能源部长在内的4名奥巴马政府成员、10多位美国联邦国会议员以及至少4个州的州长将在车展期间前来参观造访,为美国汽车业打气。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在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汽车业的复苏已带动整个美国制造业回暖,福特汽车公司将在今后两年创造1.2万个新的就业岗位。美国联合汽车工人工会主席鲍伯·金认为,美国汽车业复苏势头明显,汽车制造业是美国制造业的支柱,没有汽车业的复苏,美国制造业的强大无从谈起。
思路之变——
汽车等制造业应“既要美国设计,也要美国制造”
汽车制造业是美国制造业最大部门,其发展对美国经济有着重大推动作用,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美国汽车工业不仅仅生产各类汽车产品,还在增加就业、稳定税收、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等方面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有统计表明,美国超过1/7的国内工人就业机会与汽车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有关。美国劳工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2月份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失业率降至8.5%,为2009年2月以来最低。美国失业率已连续4个月呈不断降低态势。在这4个月里,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每个月都增加两万多个。此前,从1997年开始,美国制造业人数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在美国制造业中,对制造技术订单的分析一直是业内人士极为重视的指标。制造企业通过这一指标的变化来决定对固定设备资产的投资,从而提升生产能力和质量。据美国制造技术协会和美国机械工具批发商协会最新统计,2011年制造技术订单总额达45.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80.5%,创造了15年来的第二个高峰。到去年10月份,制造技术订单已经超过2007年全年总和。美国制造业正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其快速的复苏为2012年的行业发展提振了信心。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皮特考斯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逐渐好转的美国汽车业将创造更多就业,进而对拉动整个制造业产生很大影响。奥克兰大学教授麦克马努斯认为,正如历史上汽车的发展曾使马车失业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会淘汰一些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电力汽车和各种节能汽车的发展,汽车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需要更多的化学工程师、电力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等各类人才。以前有人主张美国的汽车等制造业应向苹果公司看齐,即走“美国设计,中国制造”的路子,但现在美国的思路在变:“既要美国设计,也要美国制造。”
发展瓶颈——
新技术发展抬高了制造业就业门槛,但劳动力教育水平还没有跟上
去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旨在加快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所谓“先进”,即意味着美国未来制造业的科技含金量更高。就汽车业而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节能汽车便成为美国汽车业乃至整个制造业主攻的重要课题。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副总裁奥康奈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攻克电动车动力能源难题时,该公司多方引进人才,新的研发成果再辐射至相关制造业部门,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整个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
奥康奈尔还告诉记者,2011年初人们曾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寄予厚望,但实际情况与人们的期待尚有距离。“正如苹果手机一样,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也要一步一步来。”皮特考斯基认为,在美国汽车业及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个阻碍因素令人格外担忧:一是美国汽车业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很高;二是新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定能够为美国带来新的就业。美国制造业需要新的就业机会,然而新技术发展抬高了就业门槛。在此情形下,制造业的发展在教育水准相对低下的美国南方地区便遇到瓶颈。“美国教育现状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令我十分担忧。”他说。
(本报底特律1月9日电)
(责任编辑: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