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平的职场生存哲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6:54 来源: 《中国商人》杂志

  文/锐圆

  名器滥赏不是什么好事

  在刘邦的公司,陈平是跳槽最多的员工。陈平和楚汉时期的许多英雄一样,以前都是平民中不安份守己的家伙,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一乱,这帮家伙就跑出来了,兴风作浪,成王败寇,反正是不再唱“平平淡淡才是真”了。

  陈平先投奔魏王,后来到项羽手下混事,干得还不错,再后来刘邦攻克了下殷,项羽有个毛病,哪里丢失城池了,也不搞搞清楚,守城的官员都有罪,陈平怕受株连,转而投降刘邦。

  陈平这个人非常懂见机行事,做事情先想着别人的利益,别人的看法,这不是说他和雷锋一样觉悟高,而是明白自己的利益要在他人的利益中间寻找。追求利益是这样,逃避灾难更要见机行事。在投奔刘邦的路上,要坐船过江,一上船,陈平发现船家有梁山水泊英雄的味道,于是不动声色,假装嫌热,把衣服都脱下来,告诉对方身上没有银子,避免动起手来,诸多麻烦。

  刘邦很有意思,有人来投奔他,他自然高兴,这个时期,一是本身需要人才,第二,楚汉之间一来一去表明了一种人心向背,是一种信任投票,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么体现的。所以,来的都是粉丝,都是拥护本哥哥的,自然会热情招呼。“来了,先吃饭,到宾馆开个房,咱们回头再聊。”应该说相当得体。陈平不像韩信,要别人求爱,陈平对刘邦讲“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信心满当当地,姿态很强硬。

  打天下的时候,竞争激烈的时候,领袖和老板要有一双毒辣的眼睛,要在尽快的时间内发现人才,因为时不我待;坐天下的时候,竞争相对超然的时候,则要作育人才,要有“凉水泡茶、慢慢出色”的心态,有长远眼光,从长远布局,考虑人才的梯队建设。有句和“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样俗不可耐的话,就是“试玉需烧三日满,辨才要待十年期”。对不对?对,但是在和平时期,慢工出细活。在激烈的战争和竞争状态之下,辨识人才,三天都不能等,看中了马上就要落订金,马上就要问:原来年薪多少?职务多高?刘邦在这方面还是够大方,陈平在项羽那里有业绩,才做到都尉,到这边寸功未立,也来个都尉,级别一样,但起点不一样。

  非常有意思的是,韩信和陈平都是从项羽那里跳槽到刘邦这里来的,他俩第一次和刘邦见面,都不可避免地谈到项羽,也都把前任老板和现任老板PK一把。韩信是怎么对比的呢?他说项羽很小气,舍不得银子,更舍不得官爵,把公章都刻好了,拿在手里揣摩把玩,就是舍不得给下面的弟兄们。而陈平见面时,讲到项羽的缺点,主要是任人唯亲,除了连襟小舅子,不大相信其他人。比如陈平投汉,就是因为担心项羽误杀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担心,因为平日里的信任不够,信心自然不足。项羽没有推心置腹的铁杆兄弟,大概是出身贵族,再“恭敬爱人”,对陈平这样的来说,也有一种隔离感,不如刘邦出身低微,混迹乡里,亲和力天生充足。

  陈平第一次没有和刘邦讲待遇问题,避免刘邦增加心理负担。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再次咨询陈平时,陈平才讲到了刘邦和项羽两个老板在公司待遇方面的差异。陈平说:“项羽待人恭敬有礼,很有教养,喜欢讲面子的人就愿意跟随他,大王您舍得奖赏,喜欢发财的兄弟就愿意跟随您。但是您待人脾气太臭,怠慢无礼。”陈平在这里对项羽的评价,比韩信的要客观一点,项羽并没有把玩公章不舍得给人,只是在封赏的时候,特别慎重。功爵者,名器。名器不能随便与人,在常时并没有错。刘邦愿意出高薪,凡是投奔自己的,都是总裁、总经理。在一个企业有行政总裁、后勤总裁、销售总裁、企划总裁……名器滥赏,不是什么好事。

  恭敬则廉洁之士归之,滥赏则好利之徒从之;恭敬则不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些人则会“敬”而远之;傲慢无礼虽然让知识分子感觉不适应,但让工农干部感觉亲近。打是亲,骂是爱,有类人天生有受虐倾向,贱骨头,领导一天不骂,整天浑身不自在。

  空降兵与子弟兵的矛盾

  空降兵与子弟兵的矛盾在今天的企业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有空降兵的地方就有与子弟兵的矛盾,反之亦然。原因还是争权夺利,空降兵未降之前,子弟兵内部也不会是铁板一块,大家也一样斗,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力斗争。只是空降兵一来,大家暂时结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攘外必先安内。

  早期投奔刘邦的老干部周勃和灌婴一起揭发陈平,两大问题:一是作风问题,一是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不是泡妞嫖娼那么简单,而是“盗嫂”,就是和自己的嫂子有一腿。古时候,这样做都够得上刑事犯罪了;经济问题不是贪污一点点,而是向下属收保护费,顶风作案,明目张胆,影响广泛。“盗嫂”只是传闻,而“受金”则有实证。不管怎么说,反正陈平不是个正派人,周、灌向刘邦建议,对陈平实行双规。何况,陈平还有严重的历史问题,经常跳槽,忠诚度指数为零。

  刘邦没有马上着急上火,而是把推荐甚至担保陈平的魏无知喊来,给魏无知一个辩护的机会。魏无知讲话很有技巧:“我完全是按照刘汉王您的用人需求来推荐陈平的,您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我推荐的是能帮助您打倒项羽,夺取全国胜利的奇谋之士。”魏无知在重申刘邦的用人需求和自己的对口责任之后,先巧妙地把自己的责任开脱了,然后才推心置腹地说:“他盗的是他嫂嫂,又不是您的老婆,他贪污虽然不对,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哦,再说了,没点灰色收入,汉营的工资水平实在不咋地。”

  刘邦决定找陈平来谈谈,第一次刘邦还假模假样,说:“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你不断地跳槽,现在到我这儿来了,我是相信你的,不过……)

  陈平很干脆:“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划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我是光着屁股来的,不搞点钱没法生活呀,我的策划方案您一用就赚大发了,如果没有效果,我贪得的那俩子儿,全部还给您。)

  刘邦直呆呆地盯着陈平,心里话:这家伙,这么坦率,像我的儿子。

  刘邦第二次又找陈平:“策划案搞好了没有?”

  陈平说:“三十六计,最狠的是美人计。但项羽这家伙是个情圣,只爱虞姬一个,所以只能用狠招:反间计。项羽重色轻友,咱把他的高管全部搞定,不过这得大把砸银子。“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刘邦大喜:等我打下江山,开几家国有银行,银子大大的。“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黄金四万斤”是什么概念?这要请教专家,反正不是小数目。如果是仨瓜俩枣,犯不着特别说明一下“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巨额专款拨下来了,没有财务监督,也不要单据报销,多爽。

  刘邦看来也是结果论,只要有效果,该花多少花多少,多少银子我都认了。至于最后落到谁的口袋里,我不管了。这种办法叫“费用包干”,潜台词是“节余归己”。老板这样做,兵仔好喜欢。问题是,刘邦给陈平的任务是有考核的,要见实效的,陈平的风险是,没有效果,不管你贪没贪,都逃不出刘邦的处罚,即使拿出正规发票也没有用。

  讲原则不等于讲硬话

  陈平帮助刘邦拿下了韩信,基本上算是和平解决。刘邦回到长安,把韩信放了,封了个淮阴侯,在家看文件,打门球,直接按离休干部处理了。

  刘邦要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我如果还有一点功劳,那也得感谢魏无忌,是他推荐我认识了皇上您啊。”

  瞧人家陈平的这风格!刘邦一听,哈哈一笑:“陈平不忘本,是个好同志。”结果,陈平的侯爵也得到了,魏无忌的奖金也拿到了。各位看官记着:不要忘本,把帮助你过你的老板或者朋友经常挂在嘴边,也不费什么劲,但是会让所有认识你的人,知道你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伪装好人时间久了,你说不定就真得变成好人了。

  刘邦后来攻打匈奴被围困,陈平找到匈奴单于阚氏(相当于皇后),说道:“大汉朝美女大大的,刘邦正准备派遣美女团来求和,美女一到,您怎么办?劝单于赶紧撤兵吧。”于是刘邦得以解围。这个故事有很多漏洞,但是史书上都这么讲。刘邦于是再次感谢陈平,封陈平为曲逆侯。曲逆这个地方,只是县城,但是秦末战争,破坏严重,刘邦走了那么多地方,一到曲逆感慨:“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刘邦把他见到最繁华的地方封给了陈平。韩信一个劲地想要封地,最后连命都没有了,陈平没有表示,但得到的却是最好的。

  刘邦临死前,脑子有些糊涂,身边也就有人利用这一点,乱打小报告:“樊哙听说皇上您病了,高兴得天天涮火锅。”樊哙在参加革命前就是开狗肉火锅店的,好的就是这么一口。刘邦一听,气坏了,盼老子死,老子就先让你死。于是找来陈平和周勃,带上圣旨,让他们去把樊哙就地正法。

  到了樊哙大营,陈平对周勃说:“樊哙同志是很早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苦大仇深,在反对暴秦的斗争中表现一直很好啊。”周勃傻傻地点点头。

  陈平压低声音接着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樊哙是咱们皇上的老婆吕后的亲妹妹吕嬃的亲老公。明白不?”

  周勃鼻着一哼:“罗嗦啥呀,老樊不就是老刘的连襟么。”

  陈平说:“对呀,他们是亲戚。这会儿皇上一时糊涂,要砍掉连襟的脑袋,一会儿他后悔了,你能把樊哙的脑袋再安装回去吗?”

  周勃摇头:“不能,现在的医疗科技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于是,在陈平的主导下,他们决定把樊哙抓回去让刘邦亲自发落。注意,这就是陈平做人到位的地方,中国有句话叫疏不间亲,就是关系远的,不要挑拨关系近的,所以叫清官难断家务事,俩口子打架,您千万不要上去帮拳。疏不间亲,疏更不能杀亲,所以,即使有刘邦的圣旨,陈平也不马上执行,等等看,事缓则圆。

  果然,走在半路上,刘邦就翘了,吕后当权,陈平赶紧把樊哙送回长安,要不是他心存一念,放了樊哙一条生路,这次肯定逃脱不了。吕后不敢说刘邦不对,但一定会找茬把陈平杀掉。

  大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是萧何,按照刘邦生前的安排,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死后,王陵继任。王陵当年参加刘邦的队伍,他的老家被项羽攻破后,项羽为了泄恨,烹了王陵的母亲。所以,刘邦对王陵非常信任。刘邦对吕后说:“王陵这上人很憨直,可以让陈平帮助他;陈平这个人很有点子,但不能独挡一面。”

  吕后掌权以后,要照顾娘家人。刘邦知道老婆的这点花花肠子,并做了安排。杀了一匹白马,让大伙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吕后想封娘家兄弟、侄儿做王,找左右丞相王陵、陈平商量,王陵话也不多,直接背诵高皇帝语录:“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吕后调脸看看陈平,陈平笑着说:“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现在太后管理公司,太后说吕氏可以为王,我看也没什么嘛。”

  下了朝堂,王陵怒不可遏,指着陈平的鼻子开骂:“你这个没有原则的小人。当年白马盟誓,就听见你丫声音最响亮!”

  陈平不生气,笑眯眯地拍拍老王的肩膀:“你今天当着吕后的面,把该说的说了,OK!以后,该做的就由我来做了。OK?”

  我圆滑  我生存

  一殿为臣叫同僚,一个公司打工叫同事。不论官场职场,同僚同事之间相处好是必需的,倾轧也是难免的,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当老板和其他同事有矛盾的时候,你是乘机下药还是作壁上观,抑或竭力挽救,既要看客观形势,也要看你的人品。说这些空洞的大道理没用,我们看看陈平是怎样处理刘邦和韩信的矛盾,从中悟点东西吧。

  话说当年,韩信破齐之后,志得意满,于是向刘邦要官,要求做个“假王”。韩信派来的使者向刘邦请求道:“我们将军说了,齐国地盘太大,没有一个王是没法管理的,所以将军请求汉王封为假王。”

  按理说韩信的要求也不算过分,当时王封王也是常事,项羽作为霸王就封过18个王,刘邦作为汉王也封过其他王。但是刘邦认为自己把韩信从主管一下提到总经理,已经够意思了,再要求封王而且假模假样地谦虚,创意了个什么“假王”。刘邦认为这是在逼宫,恩自上出,我封你可以,你提出来要就不可以。

  刘邦刚要开骂,陈平在旁边,轻轻地踩了一下刘邦,史书上叫“陈平蹑汉王”,刘邦一下子明白了,用人之际,不能吝赏,于是改骂道:“什么假王,要封就封个真的。”

  陈平加盟刘汉集团比韩信晚,但在刘邦那里的信任度比韩信高,为什么?因为韩信在外带兵,陈平在内做策划。在公司也是这样,做管理控制的比较受信任,处在花钱的岗位,信任度就时时受到挑战。陈平这时如果和韩信争风吃醋,可心作壁上观,任由老板和韩信关系破裂,但是陈平还是从刘邦的长远利益出发,尽量弥合他们的关系。在老板身边做参谋、管理工作的,一般情况下要爱护基层干活的同志,尤其是一线的大将。

  刘邦和韩信最后还是分裂了。全国胜利后,韩信改封楚王,韩信隐藏了项羽的部下钟离昧,有人写信告发韩信,说他要反。

  刘邦拿着这封告发信召开了专题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手握兵符的将军,这也是一次测验,刘邦要看看身边的这些大将们是什么态度。

  结果是群情激奋,连刘邦都有些感到意外,这些人要么是和韩信一起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要么是平日敬仰其军事才能的同僚,没想到一封伪造得并不地道的检举信,竟激发起他们无比的愤慨。

  “活埋了这小子。”

  “我早就知道他有反心。”

  “他一贯反对皇上的革命军事路线。”

  “他背后经常讲皇上您不如他会带兵,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邦本来还担心大家有抵触,想做个动员报告,说服大家,没想到全军高层态度如此统一,刘邦反而陷入沉默了,他觉得应该高兴,但不知道为什么又高兴不起来。

  他决定征求陈平的意见。

  刘邦见到陈平就开始数落韩信:“没想啊没想到,韩信居然要造我的反,要另立中央,要篡党夺权,老子要带领大军彻底灭了他。”

  陈平不接茬,不表态,只是冷静地说:“陛下要收拾韩信,可以南巡云梦,到时召呼韩信到云梦来开会,找个警卫员就可以把他抓起来,用不着兴师动众。”本来有句话就在嘴边“派军队去搞不好真把韩信给逼反了”,陈平硬硬地咽回去了。

  陈平知道韩信罪不至此,出于朋友情义隐藏钟离昧,怎么也升级不到造反这个层面。我们注意一下陈平这时的态度:一、不附和刘邦的意见,对韩信造反的说法不认同,不表态,对韩信不落井下石,这是做人的底线;二、老板决意要拿下韩信,也没有坚决反对,这是他做人圆滑善于保全自己的一贯表现;三、老板既然要收拾韩信,又无法逆转,就想办法让这一事件影响面最小、破坏性最小,这也是非常职业化的表现。

  陈平该说的该做的都说了都做了,刘邦基本满意;不该说的不该做的,都没说没做,韩信也怨不着他,这叫刀切豆腐两面光。陈平为人是不是过于圆滑了?他为什么这次不为韩信辩解一声呢?

  刘邦初定天下,在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王,既有大片封地,又有自己的军队,这都是不安定的因素,项羽殷鉴不远,所以,剪灭异姓王是刘邦审时度势以后必须做的功课,怎么也得找个理由把韩信等人撸下来。陈平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为韩信找证据说明其不可能造反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刘邦把韩信拿下后,仍然封了个淮阴侯,养在长安城里,根本没有追究造反这个事。

  陈平做人到位,一生没有政敌,最后老死在丞相的岗位上。韩信蝎虎劲一直没下去,做了淮阴侯以后,经常说风凉话,对同僚也牛气哄哄,最后让老板娘给办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