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战争的地方就有美国(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4 0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卡尔·文森”号航母
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美国国防部网站1月11日新闻显示,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说:“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整晚睡不着觉,答案是现时霍尔木兹海峡的局势和海湾地区正在进行的贸易。”这话意味深长,对美国来说,发动一场对伊朗的战争不难,但战争对整个海湾地区国家的经济打击是沉重的。此时海湾地区的局势一触即发。
航母示威
美国军方本星期三表示,一个新的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已抵达阿拉伯海,还有一个也正在前往该地区的路上。但美军否认该举动与伊朗有任何关联,并表示这仅是例行调动。
“卡尔·文森”号航母9日抵达阿拉伯海,以替换“约翰· 斯坦尼斯”号航母。以“林肯”号航母为中心的航母战斗群,10日结束对泰国港口的访问,当前正在印度洋海域。“林肯”号将与“卡尔·文森”号在阿拉伯海行动中央司令部地区会合。
让人浮想联翩的是,伊朗刚刚警告,若其石油出口遭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将动用武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警告美航母不要返回波斯湾海域。美国国防部新闻显示,一位官员强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不能容忍的。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石油运输的战略咽喉,美国方面态度明朗,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如果伊朗动用武力,美国会毫不犹豫地武力阻止。
相互威胁
2011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称伊朗正从事有关核武器的专项活动。从此,美国及其盟国视伊朗为“眼中钉”,海湾地区局势剑拔弩张。
2011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对伊制裁法案,禁止与伊朗央行开始或维持代理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境内从事交易活动。随后,欧盟官员1月4日透露,欧盟各国就禁运伊朗石油初步达成共识。欧洲国家将于1月30日举行外长会议,会议或能就对伊朗石油出口采取禁运达成一致。数据显示,2011年欧盟每天进口45万桶伊朗原油,约占伊朗总出口量的1/5,是伊朗原油第二大出口方。如果制裁措施获得通过,伊朗经济遭受的打击不言而喻。
截至目前,美国伊朗双方还停留在打“口水仗”,相互威胁阶段。如果欧洲国家响应美国,制裁伊朗石油出口,这才是真正的导火线。如果伊朗如其所言,武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那美国开战是毫无疑问的。
频频开战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已经先后打了对阿富汗、对伊拉克、对利比亚的战争。
2001年10月7日,美国打响了阿富汗战争,在阿富汗战争没有结束时又于2003年3月20日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011年5月2日,巴基斯坦情报官员证实,被美国认定为“9·11”事件头号嫌疑犯的本·拉登于当天清晨在伊斯兰堡附近被击毙。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准军事部队与美国海军精锐部队第六海豹突击队联合执行的突袭任务。2011年12月18日美国最后一支驻伊拉克军队进入科威特境内之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于当天签署官方文件,正式结束伊拉克战争。美国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帮助伊拉克人民惩治了“独裁者”萨达姆。在美国和欧洲武力介入后,利比亚反对派步步为营,2011年10月20日,武装攻占了卡扎菲军队的最后一个据点,卡扎菲在交火中被俘并因身负重伤而亡。10月31日,北约正式结束在利比亚境内持续7个月的军事行动。
21世纪刚刚走过一个开头,美国在世界各地频频参战,有战争的地方就有美国军队出现,难怪美国军方高官“夜不能寐”。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