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奋:应放弃对市场干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02:2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认为,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红利已经用尽。当务之急还是回归最基本的价值原点,以市场为最佳的资源配置途径。而作为政府,应该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并加强社会基本保障。
“尽管我们有强烈的转型意念,但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的这种转型非常困难。”张力奋这样判断。“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中国作为宏观经济的整体市场化程度不是加快了,而是大大地削弱了。”他分析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整个全球竞争体系几乎崩溃,而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放缓了市场化进程,“强化了行政力量对整个市场化过程的干预”。
据报道,日前,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也表示,长期来看,以市场化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进行调控,有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已经不是房地产企业第一次对放松“限购令”喊话。此前政府为促使房价下降,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行政手段限制房价继续过快上涨。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我们已经看到的整个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干扰。”他这样评价当年出台的4万亿政策。在他看来,尽管中国经济因此获得新一轮增长,但以行政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与以行政手段限制市场行为一样,也是市场化运作程度收紧的表现之一。
与他的观点相类似,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如此评价4万亿元救市的后遗症:“中国中断了长期以来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转变为居民消费主导的努力,尽管同时将‘保增长’和‘调结构’列为政策目标。但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实际不惜牺牲后者实现前者。”
张力奋认为,以美国为主的市场经济,在过去的两三年当中,处于一个低谷。这导致中国政府经济市场化失去了一个原先他们认为比较可靠的参照点。“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模式,将成为世界的主流。而这恰恰可能是中国转型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困境。”他坚持称,中国要欣赏美国配置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必须走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途径。
“目前内需很难激活。”张力奋表示,在投资不应再居主导地位,出口也顿显疲软时,政府应该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配合市场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
他表示,“中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候,即建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鼓励居民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消费。而这样的条件我们早已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