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险企业突围有待自身转型提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07: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市场可谓时岁艰难。2011年,全国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9699.8亿元,同比增长6.8%,较2010年31%的同比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

  一片寒意之中,几家“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业绩却颇为亮眼。凭借大股东的渠道优势,“银行系”险企业绩逆势飘红。但专家指出,“银行系”保险公司保费的逆市增长未必具有长期性和代表性。受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资金面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业再也无法继续既往的规模快速扩张之路。2012年,中国险企要突围寒冬,仍有待于加快自身转型。

  新政策引行业寒冬“银保系”逆市飘红

  据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透露,2011年全国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9699.8亿元,同比增长6.8%,较2010年31%的同比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保监会公布的2011年1~11月保险业经营数据显示,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140亿元,相较2010年同比下降9.9%。华泰联合证券此前刚刚发布的研究报告估计,2011年全年寿险行业指数年内下跌30.2%,行业前七大寿险公司2011年银保规模保费同比负增长约12%。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银保新政”是2011年行业保费出现大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继2010年要求银行肃清驻点的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之后,2011年3月,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又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要求银、保加强协作,销售保险产品的银行人员亦须持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并再次强调,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银保渠道占据“半壁江山”的寿险市场,无疑受到“银保新政”的重创,影响着实不小。据统计,2010年寿险销售,银行、邮政渠道的保费收入为4399.78亿元,占行业整体9679.51亿元保费收入的45.45%。而2011年前11个月,该渠道销售的寿险保费同比负增长9.87%。

  在此背景下,背靠大股东渠道优势的银行系保险公司业绩逆市飘红引人注目。作为四大国有银行控股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建信人寿2011年前11个月保费收入约10亿元,全年保费有望达到15亿元,比2010年增长50%;北京银行持股50%的中荷人寿前11个月保费亦同比增长14.6%,达到13亿元。

  借力大股东渠道优势强调风险回归保障

  毫无疑问,银行大股东的渠道资源是“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天然优势。数据显示,2010年交通银行入股后,交银康联兼业代理保费收入6.52亿元,较2009年的1774万元增加了近36倍,占据该公司全年保费收入的91.5%。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21.1%。像上海的几家建设银行网点,几乎每家建设银行网点都有建信人寿的保险产品在售。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促进公平竞争,2011年12月,上海颁布银保业务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有关联关系的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相互合作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应按照市场公平原则慎重考虑双方合作份额,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制度。”

  建信人寿总裁赵富高表示,作为大股东的建设银行并不会给予建信人寿额外的关照,而是强调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建信人寿要在市场站住脚,关键还是依靠产品和服务。

  “建设银行并不会动用行政手段要求各分支机构销售我们的保险产品,代销的中介费用也是根据市场来定价,否则就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赵富高说。

  面对“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评价,“银行系”险企更愿意将自己的业绩归功于向保险保障本质的回归。交银康联总经理张宏良认为,保险的本质在于风险管理,是为意外、养老、疾病等提供长期的风险保障。但目前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有点走上“歧路”:一是在产品的功能上,投资性功能大于保障性功能;二是长期类产品少、短期产品多,背离了寿险经营的特色;三是趸缴方式多,期缴方式少,冲规模高于争效益。

  “交银康联作为我国第一家银行系的寿险公司,无论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行业贡献的角度,都应该成为转型的积极实践者。”张宏良说。2011年前3季度,交银康联规模保费同比增长7.6%,但同期保监会口径的标准保费同比增长83.6%。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教授徐文虎认为,过去保险公司强调理财、投资功能比较多,现在回归保障属性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险企有待加快转型

  专家认为,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资金面紧张、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业再也无法继续维持既往的规模扩张和对投资收益的过度依赖。2012年,中国险企要突围寒冬,仍有待于加快自身的转型。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对“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前景相对谨慎。他表示,2011年“银行系”保险公司保费的逆市增长未必具有长期性和代表性。现在监管层放行的几家“银行系”险企,相对都是体量不大、市场份额较小的公司。此外,保监会审批得慎之又慎,本身体现了监管层的实验态度。银行大举入股保险公司,短期不会带来保险行业的大洗牌。

  银保合作在银行系统内部的意见也未必一致。商业银行的高层想入股保险公司,发挥自己的渠道优势;但是实际上,储户希望获得的仍是多元的服务,因此银行分支机构未必愿意只卖自家银行入股的保险公司的产品。

  “保险产品给银行带来的中间收入的确可观,但是同质性高,未来保险公司还要在产品个性上下工夫,比如说保险产品的保障性功能,银行理财产品就替代不了。建信人寿推出的一些带有鲜明特色的高保障产品,赔付额最高达到10倍甚至30倍,就非常受市场欢迎。”赵富高说。

  此外,中国寿险业还面临着新经济周期的挑战。张宏良认为,上一个五年,由于利率水平较低,整个行业负债成本不是很高,行业平均投资收益可以覆盖负债成本。但进入新的经济周期,保险公司负债水平居高不下,仅靠投资收益很难覆盖成本,保险业的生态环境已经变化。并且,随着巴塞尔Ш等新监管标准的实施,银行的资本约束会越来越强,这也逼着“银保系”不得不“风物长宜放眼量”,加强对资本占用的约束和管理。

  赵富高还认为,根据保险业自身情况,过去误导销售、争夺渠道资源带来的问题是客户对保险业信任度的下降。中国保险业未来还需要重塑公信力。“保监会2011年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我认为这条路子走对了。可以说,保险业的公信力是‘赔’出来的。”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保险企业突围有待自身转型提速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