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经济难躲欧债“传染病”(聚焦亚洲金融论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卫容之 王丽颖

  全球经济难躲欧债“传染病”(聚焦亚洲金融论坛)

  1月16日,在香港举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上,欧债危机成了焦点中的焦点。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上周调低欧洲9国的评级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英国财长奥斯本以及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专员米歇尔·巴尼耶分别对欧洲和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困局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IMF:全球经济为欧所累

  利普顿在论坛上透露,全球经济当前面临的局势比去年9月的预测值还要差,该组织将在下周公布的2012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进一步调低增速预期。利普顿称,欧债问题仍是困扰全球的最大问题,随着欧元区危机的升级,欧洲经济前景较为暗淡,全球经济面临较高风险,亚洲也将因此面临挑战。

  利普顿指出,欧洲银行去杠杆化将会拖低欧洲经济增长。现在,欧洲银行融资困难,部分银行要出售资产及减少借贷,继续去杠杆化对区域内信贷供应及资产价格构成都会造成明显冲击,贸易融资也受到影响。在标普调低多国长期信用评级后,欧盟领导人加快了救助进程,正在督促其他国家严格财政纪律,希腊也就债务减记问题进行第二轮谈判。他认为,如果要解决欧债问题,首先要增加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加强政府财政改革,并从维持适当的经济增长,以及在财政和金融上进行更多整合。

  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强劲,利普顿认为,这是受到圣诞消费季的影响,他指出,这一强势能否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他认为,就算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复苏,也不足以解决目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此外,他认为,美国财政问题仍然值得关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亚洲经济也存在高风险。1月24日,IMF将公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利普顿认为,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躲过欧债“传染病”,亚洲也不能例外。欧资银行在亚洲内的信贷供应角色难以取代,因此欧洲银行去杠杆化会对亚洲产生负面影响。不过,他认为,亚洲政府在经过1997-1998年金融危机后,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非常严谨,因此亚洲地区在危机中仍能保持增长。

  奥斯本:欧元区应自力更生

  在英国此前拒绝通过向IMF注资来援助欧元区债务国后,1月16日,奥斯本在亚洲金融论坛上发言称,IMF任何形式的增资都不能取代欧元区解决债务困境的举措。言下之意是,欧元区国家必须通过自身能力解决危机。奥斯本称,IMF不属于全球任何一个地区,该机构的作用是支撑陷入困境的国家,而不是支撑某种货币。IMF的资金来源于其成员国,而且所有成员国对这些资金应该享有平等使用权。近几年全球经济风险不断增加,奥斯本呼吁提高IMF的贷款能力,以确保其能够应对这些风险。

  本周,奥斯本将出访中国和日本,以加强与亚洲最大型经济体的贸易关系。奥斯本称,各国需要抵制保护主义而且寻求创新的替代方式来推进贸易自由化,包括与主要的伙伴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他称,英国正努力推动欧盟2012年与印度和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巴尼耶:欧债危机带来机遇

  米歇尔·巴尼耶表示,欧债危机给世界带来了三大机遇。现在欧元区所面临的危机可以说是一场信心危机,并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但每一个危机当中都会有机遇存在。

  巴尼耶指出,第一个机遇是针对欧洲的。这次危机逼迫欧盟重塑财政纪律,如果各成员国能携手走出危机,对以后的区域团结有推动作用。而亚洲得到了第二个机遇。亚洲经济和银行增长速度非常快,在欧洲国家危机不断的当下,亚洲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为保持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贡献。第三个机遇是,拉近了全球的合作距离。欧债危机加深了世界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欧盟的危机不仅是欧洲本身的危机,它会影响整个世界,最终,全球需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才能共谋经济稳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