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雀巢可口可乐缘何10年缘尽?"单飞"面临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7: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雀巢可口可乐缘何10年缘尽?"单飞"面临挑战

  春节临近,饮料生产企业迎来了又一个销售小高峰,各品牌都通过各种方式、手法寻求销量再创新高。就在这场酣战慢慢揭开帷幕之际,却传出了雀巢和可口可乐这对走过10年锡婚的伴侣“分手”的消息。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揭示这对合作伙伴分道扬镳的原因。

   雀巢可口可乐“分手”

  日前,本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雀巢与可口可乐已在本月6日同意,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即饮茶合资公司“全球饮料伙伴公司”(BPW)的业务范围缩小到欧洲和加拿大地理范围。雀巢方面还通报说,除了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可口可乐和雀巢将就雀巢冰爽茶品牌签署许可协议外,在其他地区,合资关系将最终于2012年12月底终止。这也就意味着,为内地消费者所熟悉的雀巢冰爽茶、可口可乐原叶茶等都将跟随这一纸协议的改写而陷入到一场品牌授权的变动中去。

  公开资料显示,双方于2001年成立合资公司BPW,各占50%股权,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主要产品就是茶饮料。2006年,双方首次陷“分手”传闻。雀巢方面表示对BPW进行业务缩减,但是最终双方不但没有结束合作,还在“NESTEA”品牌下增设子品牌原叶茶,主攻中国绿茶和冰红茶市场。

   结束合作或因业绩下滑

  据了解,当初BPW负责研发和制定策略,可口可乐负责在华生产和销售。双方合作一直被业界视为“强强联合”,并被普遍看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家巨头合作的“破裂”呢?

  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BPW里的雀巢茶饮料此前是由可口可乐在做,而新的合作协议里面,雀巢将把雀巢冰爽茶拿回来自己做,而原叶茶则由可口可乐拿去做,但他并未对分手原因做过多的解释。

  对此,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称,双方当初选择合作的目的是想借助各自的优势推动双方在全球饮料市场的发展,然而,近年来经营业绩的下降可能是导致双方走向“分手”的最主要原因。“双方结束合作后优势互补资源将失去,促使双方发展各自的弱项。雀巢必须加强生产和渠道方面的建设,而可口可乐也需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有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雀巢系列饮料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趋势,2010年市场占比仅为1.9%。

  此外,有市场分析指出,双方合作时,雀巢方面没有自己的饮料加工厂,需要依赖可口可乐加工,但是去年完成对银鹭的收购后,雀巢有了属于自己的加工厂,这或许也加速了双方合作的终结。周思然认为,收购银鹭确实使雀巢拥有了自己的饮料加工厂,但是在保持银鹭原有产品生产现状、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再全权负责加工雀巢茶饮料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目前银鹭拥有茶饮料生产车间,产品中包括冬瓜茶、菊花茶等,也不排除雀巢将茶饮业务加入银鹭的可能性。

  而狄可为则向记者强调,目前,雀巢并没有在银鹭原有产品品类基础上增加任何新品类的计划。雀巢茶饮料将由代工工厂完成。对于其他问题,他则回应称:“这项决定刚刚发布,具体细节仍在磋商中。”

  雀巢茶饮业务面临挑战

  事实上,此番双方的“分手”早就露出了端倪。2008年起,雀巢将即饮咖啡从可口可乐的销售渠道剥离,与自己的速溶咖啡一起销售,被市场评论为透露出很浓的“单飞”意愿。但是,茶饮料作为中国市场独有的饮料品种,目前格局已经十分稳定,雀巢和可口可乐要争夺市场就需要联手。欧睿信息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茶饮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56.26亿元,康师傅、统一以及王老吉稳居前三位,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在市场稳定的格局下,雀巢和可口可乐各自为战,能否抢食一杯羹,仍是个未知数。”有业内人士表示。周思然表示,雀巢发展茶饮存在优势。首先,其具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丰富的咖啡饮料运营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其业务许多都已经渗透到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品牌延伸能力强。但是,就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发展现状来看,康师傅、统一已经占据了国内茶饮料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若雀巢无法开发出创新产品及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的话,则雀巢茶饮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商报记者 李冰/文 田艺/漫画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