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发谢军:“恐惧”和“贪婪”并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15:17 来源: 21世纪网

董兰兰 2012-01-17 15:17:34  

  核心提示:在市场大幅震荡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调整组合结构,并大胆加仓了可转债和高评级债,10月债市反弹,于是赚了一波正收益的钱。

  21世纪网明星基金经理系列访谈之2:债券基金冠军广发谢军回顾2011年债券投资

  

广发谢军:“恐惧”和“贪婪”并存

  21世纪网 2011年的熊市使得债市基金同样难保正收益,截至2011年12月30日,一级和二级普通债券基金也分别平均下跌2.83%和3.79%。

  不过在债市平均负收益的情况下,仍然有领先者拔得头筹,广发增强型债券基金逆市收获6.20%的投资收益,成为债基中冠军。

  这只由广发基金谢军掌舵的基金,2011年他是如何操作的?他的投资风格如何?他又是如何评价自己?21世纪网详细解读。

  “恐惧”和“贪婪”并存

  一向无需过多操作的债券基金在2011年也开始变得需要“智能”投资了,在前九个月表现还较为平稳的广发债券是如何后来居上的呢?

  谢军将成功归结于节奏踩得比较准,对市场有比较准确的预判,“前9个月,我们相对“恐惧”,但是三季度之后,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就开始“贪婪”,加仓了可转债和高等信用债。”

  谢军在年初即做出风险资产整体偏空的判断。谢军称有两个重要判断,在2010年年底,我们内部研究认为:首先,新股的风险到了高位。因为大部分新股都来自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这部分股票价格可能已经到了比较高的位置,而且新股估值更高、风险更大;其次,对于业内认为收益较高又没有风险的城投债,判断风险可能会逐渐暴露。

  对于2011年打新,谢军称:“2010年底,我们认为对新股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所以在新股方面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尤其是2011年开年的时候,很多基金第一季度在新股上的仓位比较高,而我们压力比较小。”

  在信用债风险尚未爆发的二季度,谢军将企业债配比从一季度的57.9%降至3.24%。回顾这个过程,谢军详细阐述了投资的思路。“城投债收益比较高,在前两年是业内公认的一个赚钱模式。但我觉得这个品种本身就存在缺陷。从现金流看,很垃圾,从潜在的信用支持看,似乎又很强,所以随着市场情绪变化,其定位波动很大。过去两年的牛市趋势中,业内杠杆操作,集中持有这类品种。这种忽视风险的行为会受到惩罚,一旦反转,那是非常可怕的。我自己对此警惕性一直很高。并且在上半年,内部调研发现问题开始暴露,我就开始坚决降低仓位。最后整体信用债都降到了个位数。”

  半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6月底,广发强债没有配置可转债品种,信用债投资占比也仅两个点。此外,整体债券投资占净值比例只有92.54%,这在能运用杠杆进行投资的债券基金中算是很低的仓位。“卖空是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和思想准备,是不太可能做出这么偏离业内基准的决定。”

  “三季度,经过剧烈的流动性冲击,大家都很疲惫了,主流预期还担心节后加息。市场情绪呈现十分恐慌的状态。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结合我们对宏观数据的跟踪,我觉得机会可能要来了。在市场大幅震荡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调整组合结构,并大胆加仓了可转债和高评级债,10月债市反弹,于是赚了一波正收益的钱。”谢军告诉记者。

  三季报显示,广发增强债券回补了部分可转债仓位,而且及时放大了债券投资的杠杆,从而准确捕捉了10月份以来的债券市场大幅反弹的投资机会。一系列精准操作规避了风险、获取了收益,最终促成了广发强债基金成为2011年的收益冠军。

  投资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对于2011年所取得的成绩,谢军始终轻描淡写。对于成绩的由来,他认为投资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跟过去所犯的错误以及积累的经验密不可分。

  “我做投资这几年来,虽然2011年取得的成绩不错,但是我觉得我现在才可以说刚入门。这几年,中间犯过很多错误。基于过去的经验以及错误,才形成我现在的投资风格。”谢军称。

  广发增强债是2008年成立的,谢军称,2008年的操作很顺,不过2009年的收益并不好,原因不是保守,而是因为激进。

  “其实在2008-2009年大部分时候,我对市场趋势判断出奇的准,组合表现都是不错的。或许正因为此,头脑开始发热,在资产配置方面比较冒进,受到比较大的损失。事后头脑清醒后,就明白自己犯了很愚蠢的错误。当时很难受,曾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缓不过劲来。虽然已经过去比较久了,当时的感觉我还是记忆犹新。”谢军如此描述当初的操作失误。

  “在投资领域,当你犯了大的错误的时候,你会发现,运气也不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不顺。反过来,顺的时候,发现运气也会向着你。所以11年的成绩,要承认有运气的成份在里面,成绩固然可喜。不过我更高兴的是,终于从当年的不顺走了出来。未来必须得更冷静。”谢军说。

  谢军告诉记者自己的心得,最开始太顺利之后,意识上开始松懈,觉得不费力就可以战胜市场。这是个愚蠢的想法,也付出了惨重的成本。市场总是会诱使你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过去的经验也好,错误也好,都是非常宝贵的,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菜鸟慢慢可以飞的更高”谢军称。

  2012年投资思路

  21世纪网:2011年在打新股这块具体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谢军:打新是债券型基金提高收益的手段,2011年虽然打新股整体看来不好,不过长期以来是有收益的,这也是基金对打新股的热情持续的原因。

  我们判断打新的风险上升,但并不意味着风险高就不作为,我们只是会小心做这个事。去年打新的仓位,在二季度之后都在3个点以下,整个一年都是试探性来做。

  2012年,基本策略没变,主要看市场情况和新股价格。市场和管理层目前对于新股申购都比较关注,可能会有些新的变化。是否有利于新股收益,现在还没法做判断,也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

  21世纪网:对2012年经济环境以及货币政策的看法。

  谢军:我觉得2012年主要是如何应对经济下滑,经济以什么方式企稳,这是关键。2011年大家都在担心通货膨胀。这种担忧目前已经开始下降。个人认为,2012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下滑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可能会下一个台阶,在这种情况下,而货币政策会相对来说宽松。

  我个人比较担心房地产价格拐点,其上升周期已经有七八年时间,现在是一个大的拐点。国内经济结构已经过度沉淀在房地产周期上。以我自己的研究,这种拐点对信贷环境、投资、消费等都有较大影响,“好比我们乘坐了一个刚开始下行的过山车,下面是什么,我们只能努力猜测。”

  21世纪网:国内债券市场有哪些规律可循,和国外有何差距?

  谢军:全球市场的规律是具有共性的。举个鲜活的例子,就在不久以前,国内市场还有个共识,把债券资产看做是无风险的,所有类别债券风险是一体的。所以市场主流以前做高收益债投资和分析时,都是假设没有违约风险,于是形成了一个所谓“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这违背了风险收益匹配的规律。这个幻觉在去年破灭了。

  我们此前就认为,不同类别资产潜在的基本面风险绝对是不同的。不管是在内部管理还是外部交流,我们始终是这个观点。当时的争议很大。经过11年,我发现大家已经接受了这种观点了。市场表现也更合乎逻辑了。市场通过学习,会逐步形成自身的规律的,效率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了。

  全球固定收益市场投资其实都是要以宏观环境、经济结构分析为前提,进行资产配置。全球最大的固定收益管理机构美国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就是如此。我自己认为,具体国家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等具体情况有区别,但是大体规律都是一样的。当然,具体到高收益债的投资,团队对微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样重要。

  我们团队的目标是学习先进机构的经验,做投资以宏观分析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根据组合的特征和基金经理自身的风格,形成对未来收益和风险的配置。(21世纪网 董兰兰)

  谢军:

  金融学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先后任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产品设计人员、企业年金和债券研究员,2008年3月至今担任广发增强型债券基金经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