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PI下滑需引起高度重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谭浩俊
种种迹象表明,通胀的压力并没有完全消除,通胀警报也不能完全解除。这就意味着,如果PPI继续快速下滑,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滞胀现象。如果这样,那可是最坏的结果。
一旦CPI控制不好,而实体经济又不能快速进入正常发展轨道,防经济滞胀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正因为如此,对PPI持续快速下滑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7%,环比下降0.3%。
就CPI而言,从总体上讲,没有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当月数据,可谓与市场预测基本一致。但是,从PPI来看,结果就有点出人意料了。在10月和11月两个月都以较快速度下滑以后,12月份仍然滑势不止,又下滑了整整1个百分点。
虽然说PPI上涨速度的放缓,可以有效缓解CPI的上涨压力,降低通胀预期,并给宏观政策调整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但是,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如果PPI持续快速下滑,也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众所周知,PPI是反映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景气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PPI过高,说明经济可能出现了一定的过热现象;反之,则可能是经济不景气的表现。尤其当PPI出现持续快速下滑现象时,就应当注意,经济运行可能出现问题或遇到矛盾了。
显然,从9月份开始出现的PPI持续下滑现象,是与实体经济的景气度不高有着密切关系的。一方面,说明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生产经营压力,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盈利能力继续下降,无法对实体经济形成强力支撑;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矛盾加剧,盈利能力减弱,反过来又制约了职工收入增长、影响了市场需求,使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更重要的,由于收入增长难度加大,消费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预期,使消费需求氛围难以形成。
令人担心的是,虽然通胀预期随着CPI的稳步下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通胀的压力并没有完全消除,通胀警报也不能完全解除。这就意味着,如果PPI继续快速下滑,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滞胀现象。如果这样,那可是最坏的结果。
而事实上,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欧债危机尚没有化解、美国经济也没有按照预期目标复苏,诸如经济刺激政策等手段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输入型通胀、贸易保护等因素,仍然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和影响。一旦CPI控制不好,而实体经济又不能快速进入正常发展轨道,防经济滞胀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正因为如此,对PPI持续快速下滑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觉。首先,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应当说,这是十分英明的决策。关键是,各级政府能否真正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基础,从思想上、政策上、措施上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振兴。因为,实体经济不复苏,实体经济不发展,实体经济不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抓手,国民经济就很难步入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这一点,必须作为政治纪律交待给各级地方政府、各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
第二,要加大消费的引导和刺激力度。虽然说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生产。但是,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已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如果消费不能有效启动,不能对经济形成强力的拉动,稳定经济增长的难度就会很大。因为,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非生产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唯有消费才是最好的拉动手段。所以,各级都必须积极营造消费环境,制造消费空间,让消费迅速启动,让消费成为拉动生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第三,要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政策促进力度。在CPI已经步入稳定轨道、通胀预期已经有效缓解、经济需要一定刺激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应当作出适度调整。调整的重点,则应当放在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通过释放一定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加大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和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财政补贴、财政资金引导等方面的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转向实体经济,引导实体经济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产业、中西部地区等转移。同时,要加大减税力度,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一定幅度的减税。
第四,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扩大消费,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有效手段。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如何提高保障资金发放标准之外,更要重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消费的潜力才能挖掘出来。
当然,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大金融秩序整顿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也是稳定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