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标普下调EFSF信用等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7: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标普下调EFSF信用等级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公司16日宣布,把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债务信用级别由AAA级下调至AA+,前景展望为“待定”。

  标普说,如果获得额外资金保证,会把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级别上调为AAA级,但如果信用未获加强,其前景展望可能调整为“负面”。

  标普当天发表声明说,下调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与上周降级欧元区9国信用相互关联且不可避免。

  “我们考虑,由于多个资金保证方信用级别下调,及其打算发行的债券眼下没有到位,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信用需要得到加强,”声明说,“我们因此决定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债务发行信用和长期债券信用下调至AA+级。”

  标普本月13日已下调欧元区9国主权信用级别,其中法国和奥地利失去标普AAA信用评级。

  美联社分析,由于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依赖国际评级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如果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效仿标普,下调欧元区主要国家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评级,将加剧欧元区债务危机。

  穆迪和惠誉眼下没有跟进标普的降级举动,但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两家机构同样可能在短期内下调欧元区评级,进而使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在投资市场“遇冷”。

  ■回应

  遭遇再次降级后,欧元区方面迅速做出回应。

  不会影响EFSF放贷能力

  容克16日发布声明表示,标普调降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评级不会影响其放贷能力。

  容克表示,到目前为止,欧洲金融稳定工具仍被另外两大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评为最高信用级别,而且这两家评级机构均表示近期不会修改对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评级。

  容克强调,标普下调评级不会影响欧洲金融稳定工具4400亿欧元(5572亿美元)的放贷能力,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在当前及未来均有足够的办法实现其承诺。同时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将继续得到其成员国无条件的、不变的担保。

  容克表示,2011年12月9日的欧盟峰会已决定将欧洲稳定机制(ESM)投入运营的时间提前到2012年7月。由于欧洲稳定机制有自己的资本金基础,因此受到欧元区成员国评级变化的影响要小得多。欧元区将在2012年3月对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欧洲稳定机制5000亿欧元(6332亿美元)的资金上限是否足够再次进行评估。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说:“政府没有理由相信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保证方的规模不足以支撑其履行职责。”

  法国财政部长弗朗索瓦·巴鲁安当天发表声明,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不需因降级而采取加强信用的措施。他说:“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借贷能力未受影响,有足够国家为它担保,有充分能力保证它完成使命。”

  降低对评级机构的依赖

  16日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欧洲议会经济及货币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呼吁各界提高对信用的评估能力以降低对评级机构的依赖。他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市场早已经预料到标准普尔会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而且投资者早先已经据此预测调整了相应资产的价格。”

  德拉吉说:“欧洲央行将在维护欧元区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在欧盟条约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尽其所能确保金融稳定、抗击债务危机。”德拉吉反驳了关于“欧洲央行通过三年期再融资提供的贷款并未流入信贷市场”的说法。他强调,欧元区银行将大量资金通过隔夜存款工具存回欧洲央行并不意味着欧洲央行此前发放的贷款没有流入经济活动中。

  ■未来

  EFSF将面临抉择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从14个欧元区国家获得总计7200亿欧元(9100亿美元)保证金,以发行债券筹措救助资金,不过,如要发行AAA级债券,只有AAA级成员提供的保证金才能作数。

  法国和奥地利失去AAA评级,意味着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失去1800亿欧元(2276亿美元)AAA级保证金。

  金融分析师认定,一旦遭其他评级机构下调信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将面临选择,或者要求欧元区AAA级成员提供更多保证金,或者承受高昂借贷成本。

  欧元区眼下AAA级成员只有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德国方面已确认不再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提供资金,荷兰和芬兰国内面临政治压力,而卢森堡经济总量太小,无法满足欧元区资金池需求。

  ■观察

  不应一味责怪评级机构

  近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接连下调欧元区9国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信用评级,招致欧洲的广泛批评。实际上,一味责怪评级机构无助于危机的解决。相反,欧债危机要想彻底解决,最需要的是一个经得起多方批评、市场考验的坚实方案。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围绕评级机构的争议一直不断。一种常见的观点是:评级机构落井下石,对危机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观点显然高估了评级机构的作用。的确,评级机构可能影响市场交易,但除此之外,风险厌恶情绪、资金供给状况、投资者策略调整等都可能对市场产生更大影响。

  例如,美国评级被下调后,美国国债市场却一路向好;而法国在此次被标普降级之前,融资成本却在一路上扬。由此可见,评级并非是主导市场交易的唯一因素,复杂的市场状况经常会导致评级机构的书面评级和实际市场交易走势出现背离。

  实际上,面对欧债危机,一直存在两股力量的较量:一股是欧元区各国政府和欧盟等官方决策机构,另一股是市场。这两股力量并不是一贯合拍。

  评级机构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具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对投资者来说,面对欧债危机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布鲁塞尔“一以贯之”的乐观表态,也需要来自评级机构的第三方看法。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看法也将有助于“真理愈辩愈明”,有利于市场交易趋于理性。

  对欧盟决策者来说,解决欧债危机,不可能指望总打“顺风球”。反观欧债危机,恰恰是因为欧元流通十年来走得太顺,导致一些成员国忘乎所以疯狂举债的结果。如果一种制度没有经历过危机考验,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熟、可持续的制度。

  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欧元大船,行驶在全球化黄金十年的太平海域里,没有危机应急方案,没有装配救生筏,缺乏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对今天的欧盟决策者来说,如何把他们只能行驶在风平浪静水域的欧元“航模”重新打造成一艘“全天候战舰”,是当务之急。而在这一过程中,来自评级机构搅起的“风浪”绝对是这艘战舰所必需的历练。况且,这些“风浪”还绝对算不上是“狂涛巨浪”。

  推而广之,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乃至将来再次面对经济周期考验之际,决策力量和市场力量之间都应保持一种微妙的张力和平衡。一边倒责怪市场评级机构不解决问题,利用市场力量以达到决策效果才是明智之举。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