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解决伊朗问题 不只有战与和两个选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7: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尽管美国和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陈兵对峙,并在国际上继续着“石油禁运”和“反禁运”的斗争,但双方却通过特殊渠道“鸿雁往来”,究竟是战争的威胁增加,还是已经透露出“外交解决”的曙光?目前局势仍然扑朔迷离。

   美国仍努力建立“石油禁运联盟”

  美国政府仍然认为,对伊朗收紧制裁,是逼伊朗妥协的最有效手段,而对伊朗进行“石油禁运”,是最为釜底抽薪的一项制裁措施。因此,近一个月来,美国在全世界展开了对伊朗的“外交战”,力图建立旨在孤立和制裁伊朗的“国际石油禁运联盟”。

  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刚刚结束其亚洲之行,游说中国和日本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16日,美国国务院防扩散和军控事务特别顾问艾因霍温开始了对韩国为期3天的访问。据悉,他将会见韩国高层官员,“强调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重要性”,并转达美国政府在执行《国防授权法》,对伊朗进行石油出口制裁等问题上的立场。

  此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在盖特纳访问中、日的同时,也对伊朗石油“进口大户”土耳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据悉,伯恩斯向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明确提出了两点期望:关闭在土耳其的伊朗银行;减少对伊朗石油的进口。伯恩斯说,在土耳其境内的伊朗银行为其采购核原料提供了土壤,如果土耳其继续与伊朗银行进行合作,“将失去大量的美国银行合作伙伴”。伯恩斯希望土耳其与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合作”。

  总体而言,美国在全世界的外交努力有成效,但也遇到了阻碍。据悉,欧盟已经原则同意对伊朗进行石油出口制裁,日本也表示将“考虑减少伊朗石油进口问题”。

  不过,伯恩斯在土耳其却碰了钉子。伊朗石油占其总进口量30%的土耳其,几乎是一口回绝了美国的要求,表示只会遵守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决议,而不会追随美欧的制裁步伐。就在伯恩斯访问土耳其之前,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到访了伊朗,并说土伊两国关系正处在近400年来最好的时期。

  除此之外,日本、韩国对美国的石油禁运计划也有很多保留意见,比如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过渡期有多长、减少多少进口量等问题。

  在盖特纳结束亚洲之行后不久,美国宣布制裁中国的珠海振戎公司,理由是该公司与伊朗有成品油贸易,同时被制裁的还有新加坡和阿联酋的各一家公司。

  几乎所有国家对美国提出的同一问题是:如果对伊朗进行石油出口禁运,那国际市场上这一石油缺口谁来弥补,沙特和阿联酋这些海湾国家有这个能力吗?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如果因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价大涨,对各国经济造成的冲击由谁来承担?

  伊朗针锋相对进行反禁运斗争

  针对美国组建“国际石油禁运联盟”,伊朗也在外交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伊朗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发誓“不让一滴油从海峡通过”,另一方面,伊朗大谈石油禁运对国际石油市场冲击并威胁那些“希望填补伊朗石油出口真空的国家”。

  15日,伊朗新闻电视台当天援引伊朗驻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代表穆罕默德·阿里·哈提比的话说,如果伊朗南部周边国家用它们的石油代替伊朗石油,它们将被认为是西方的帮凶。伊朗认为向西方开这样的“绿灯”是不友好的姿态。

  哈提比说,如果波斯湾地区国家足够谨慎并宣布不会参与针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将能阻止“喜欢冒险的西方国家”对伊朗石油出口实施制裁。他说,任何试图替代伊朗原油出口的做法都意味着卷入一场“非常危险的政治游戏”,是以色列在推动西方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

  据报道,欧盟将在本月23日举行的外长会议上讨论有关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议题。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曾表示,已做好准备填补因伊朗遭制裁而产生的石油供给缺口。

  美伊通过特殊渠道“鸿雁往来”

  就在美国“卡尔·文森”号、“斯坦尼斯”号、“林肯”号3个航母战斗群逼近伊朗,战争阴云笼罩霍尔木兹海峡之际,伊朗官方15日传出消息说,美伊正在通过特殊渠道“鸿雁往来”。

  伊朗政府15日表示收到一封来自美国政府的信函,这封信函据称是通过3条渠道送抵伊朗的:分别通过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及瑞士驻伊朗大使。美伊双方都没有透露这封“神秘信函”的具体内容,但表示这是“美针对伊朗威胁要关闭战略运油通道霍尔木兹海峡的做法”向伊朗提交的一封信。

  伊朗称目前“正在研究”信件内容,“将在必要时给予回复”。与此同时,伊朗已将一封关于伊科学家被暗杀的信件交给了瑞士驻伊朗大使。伊朗在信中表示:“伊朗方面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伊朗科学家遇害是由美国联邦调查局有目的、有指挥地进行的暗杀活动。”伊军方也表示,美国、英国以及以色列应当为这些暗杀事件负责。

  自美伊两国1980年断交后,美国在伊朗没有使馆和大使,但美国在瑞士驻伊朗使馆内设有利益代表处。

  解决伊朗问题并非只有两个选项

  虽然美、英等国一再强调,对伊朗的“所有政策选项都在桌面上”,包括战争。但外交辞令是一回事,而实际政策又是另一回事。美官方和主流智库都认为,与伊朗开战“不是一个好选择”,尤其是在美国大选年。

  现在的问题是,美伊双方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在特殊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下,双方谁也不愿软下来。一方面,美国对多年来未能说服伊朗弃核而感到“外交沮丧”,担心伊朗“迟早拥有核武器”,尤其是在去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出台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伊朗核计划可能具有军事用途”,更加重了美国的担心。另一方面,美国也相信,军事打击可能会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而制裁本身也不可能达到让伊朗主动弃核的目标。

  美国一些专家批评政府对伊强硬政策“不知要将局势导向何方”。美国主流智库认为,伊朗核问题最终的解决通道,仍然是外交谈判。

  伊朗议长拉里贾尼12日表示,伊朗同意重回P5+1会谈,讨论解决核问题。另有外交人士13日称,伊朗已初步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派遣一个观察团于本月底赴伊朗进行核查。

  关键是双方能否达成一个各自都能够接受的条件。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专家特尔哈米说,一些人总认为伊朗问题只有两个选项:让伊朗拥有核武器;或是在伊朗拥有核武器之前对其进行军事打击。但实际上,伊核问题还有第三个解决方案,也是和平的解决方案:建立“无核中东”。

  他认为,伊朗的一大关切是以色列拥有的核能力,美国对待以色列和伊朗采用的是“双重标准”。如果美国能够在中东真正建立“无核区”,伊朗核问题也许能得到和平解决。

  本报华盛顿1月17日电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