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博劫财 情何以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0 06: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我们坚信自己选择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已经有数不清的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当混乱的市场上类似"恐惧"的一些东西开始弥漫,"看不见的手"根本无法控制局势,有时甚至连最起码的"公平"也没有
庞庆华这个春节的心情指定不会轻松,与他有关的萨博汽车收购牵动了太多人的心,人们想不到这起跨国汽车收购案竟会如此戏剧性收场:瑞典韦纳斯堡(Vanersborg)地区法院一纸破产文书下达,庞庆华麾下的庞大汽贸4500万欧元(约3.7亿元人民币)购车预付款便随之打了水漂。
如此打出的水漂甚至都泛不起什么“涟漪”,因为伴随法院一纸公告同时曝光的是萨博汽车极度糟糕的资产负债结构。由于庞大汽贸仅仅属于萨博汽车一般债权人,在破产清算后的清偿顺序中排名在欧洲投资银行和萨博的工会之后,几乎可以肯定,像庞大汽贸这样的一般债权人可能得不到任何补偿。尤其让人窝火的是,这些吃了大亏的人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理的地方(别人的游戏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在龙年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一句令人心酸的话:“不要用中国商业文化的思路去考量国际商业并购的规则,这条路让我们失去自主权,是走不通的!”庞庆华总结失败的教训时说。
痛定思痛,从庞庆华事后公开的言论中,有人能看出他彻彻底底地幡然悔悟了吗?庞庆华究竟有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反正笔者没有看出来。从一桩教训中彻底醒悟是需要机遇和智慧的,佛教上称之为“顿悟”,那是一种一般人通常情况下难以企及的境界。当然,庞庆华不是一般人,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怎么会是个一般人呢?手上动不动就可以挥舞着几个亿的钞票勇敢地跑到海外去收购,那么多的钱,会吓死人的哦!
国内很多企业的确很会用钱吓人,他们曾经也吓唬过很多外国人,可如今那些被吓唬过的外国人已经不再害怕他们了,从“吓坏了”变成了“很好玩”。庞大汽贸眼睁睁地就这样被玩了一回。类似的吃亏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试举一例:10年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狂炒国际期货,在伦敦期货市场上胡来,外国人都被吓坏了。后来,外国人看清楚了,这是一帮糊涂虫,就整了他们一下,结果亏了7.7亿美元(当时市值60亿元人民币)”。
庞大汽贸终究不是在炒期货,收购海外资产做实体自然比炒期货要荣光得多,可终究还是照样吃了大亏。在庞庆华细数自己一步步的收购情节并盘点其成败得失的时候,很奇怪,我们没有听到另一“庞”的声音——不知青年汽车的掌门人庞青年最近上哪儿忙去了?
庞青年是在家闭关思过吗?青年汽车在收购萨博汽车案中不是唱的主角吗?国家发改委将收购萨博的重任不是放在青年汽车的肩上吗?在与通用汽车谈判时,青年汽车曾那么“聪明”地“抛开庞大独立设计方案”,这股“聪明劲”如今上哪儿去了?在收购萨博汽车的案例上,青年汽车也是投了钱的,投得不算多,只投了1100万。本来承诺是要投入7000万欧元的,实际上只打入萨博汽车的账户1100万,“赚了!”
我不会说那些踊跃出去收购的企业家都是“糊涂虫”,可是类似这样“赚钱”的事实在是太多,光是汽车业内就发生过好几起。2006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紧接着上汽南汽争购英国罗孚……,有哪一桩收购案中国企业没有吃过大亏?巨额的资金“白扔”了不说,有的甚至几乎要酿成政治事件。上汽收购双龙51.3%的股权,当上汽有意和双龙合作开发SUV车型时,双龙汽车工会不惜发起会员围堵中国驻韩使馆,不惜毫无依据地向韩国司法当局举报中国人欲“偷窃”本国技术,直到最后上汽被迫停止继续注资,任凭双龙汽车破产重组。
如果上汽当年和双龙合作成功开发出SUV车型,加上双龙SUV的品牌力量,无疑能赶上中国市场这几年SUV车型的好行情,韩国双龙岂不是在中国市场上“挣老钱”了?这不能不让人为双龙汽车而惋惜。惋惜之余,我们还是要问:通过投资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优势品牌不正是市场经济的通行法则吗?为什么中国人按照这样的法则去操作就是不行?
庞大投资萨博失败,原因多多。国内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庞大投资萨博失败是多种因素导致,难以评价;但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囿于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在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间的谈判对话中,经销商相对处于弱势,话语权微弱确是现实。
很明显,这种为庞大汽贸投资受挫而开脱的辩解之词,说白了就是“我出去吃了大亏,是你们逼着我去的”。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还想去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我看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我们选择市场经济,我们坚信自己选择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已经有数不清的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当混乱的市场上类似“恐惧”的一些东西开始弥漫,“看不见的手”根本无法控制局势,有时甚至连最起码的“公平”也没有。
如果以庞大汽贸为代表的参与收购萨博的中国企业当真血本无归,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萨博汽车的CEO维克托·穆勒就是一个“洋骗子”?因为外方曾经做过承诺,穆勒也表示会说服通用的,而且在此次收购中,“双庞”也请了瑞银等国际咨询机构,在希望与通用谈判时甚至还聘请了美国共和党有关人士出面,但还是未能与通用直接对话,直至最终收购方案被否。
外方应该给这些中国企业一个明确的答复,以庞大汽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曾经是那么地拼命想去抢救这家濒临破产的瑞典企业,为何遭受巨额损失后得到的连一丝同情之心都没有?有媒体报道说,通用FACEBOOK的页面上充斥着萨博车主们的怨恨,一位车主写道:“我永远都不会再买通用的汽车,而且会尽我所能让别人也不要买”。我相信这当然不是中国人想要说的话,“怨恨”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说,我感觉,似乎有一种“文化魔咒”附身在我们每个国人身上。就像魔咒一样,去掉也不是,不去掉也不是。这种“文化魔咒”,一面表现为“大爱”,另一面又表现为“浮躁、投机取巧的心态和僵化的思维方式”,这是我们文化固有的劣根性。这些劣根性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盲目做强、做大,其手法就是投机取巧的收购兼并,但是由于思想僵化,这种文化劣根性对企业甚至高科技企业发展也造成了强烈冲击。多少中国人流了多少血汗、污染了多少环境,才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就这样不但动辄被贸易制裁,还永远得不到人家尊重。更悲哀的是,我们这么大的内需市场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几个企业,不要说没有几个真正让世界尊敬的,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心服口服的也很少。这究竟是为什么?
他强调说,最令人有魔咒感的是,我们的“大爱”文化是“潜藏”的,我们的国人从来不懂也不会表达我们的“大爱”文化,我们的“大爱”文化,只有在民族遇到大灾大难时才会迸发出来。如果要打破这个魔咒,须得让我们的大爱不再潜藏,只有我们的“大爱”文化能够随时随地表现之时,才是中华民族真正腾飞之日;只有让我们的文化劣根性不再成为我们思维的习惯,我们的经济才有救,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