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牵头统一国内评级监管 争战评级话语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3 08: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信用评级机构的威力已让欧元区噤若寒蝉,1月14日,标准普尔再次下调法国等九国主权评级,引发欧元新一轮的疯狂卖盘。
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国际金价和油价均不同程度出现下跌。
标准普尔在声明中指出,法国和奥地利的主权信贷评级将从AAA被调降至AA+,同时维持负面的展望评级,这就是说,两国主权评级还有被进一步调降的危险。
此次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再次遭到下调,将严重削弱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放贷能力,尽管法国财长表示这并不是一场灾难,但在当天,许多法国人在标普大楼前抗议被降级。
事实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信用评级的重要性逐渐被各国重视。面对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围剿,欧盟2010年宣布要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以打破美国在国际评级领域的垄断地位。
在中国,关于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建设逐渐被提上日程。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1月7日闭幕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债市的发展定了方向,与之相关的信用评级市场也将获得历史性推进,会后有关部门将针对信用评级出台一系列的规范制度。
评级机构能量巨大
北京时间1月14日,标准普尔下调了欧元区九国主权信用评级。其中法国、奥地利分别从AAA下调至AA+;西班牙的新评级为A,意大利的评级被调降到BBB+,葡萄牙的降至垃圾级的BB级;其他评级被调降的欧元区国家还包括了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受此影响,欧美股市、欧元以及国际金价、油价均下跌。纽约股市13日收盘时,道琼斯平均价格指数下跌0.3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0.49%。法国、英国和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股市也应声下挫。
欧元当天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7个月以来的新低。同时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每盎司下跌16.9美元,13日纽约市场2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8.7美元,较前一交易日跌0.4美元。
与此同时,银行暂停了与希腊之间有关债务重组的谈判,这让试图缓解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欧盟各国领导人受到严重打击。
在过去的两年中,欧洲债务危机跌宕起伏。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这三家信用评级机构的名字如影随形。2009年底,惠誉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同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由此导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
随后,其他欧洲国家也迅速被“三巨头”下调评级。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频频遭降级,希腊债务危机开始向欧洲债务危机发展,并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欧盟陷入二战以来最困难时期。
信用评级在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最初被应用于债券评级。1902年,穆迪公司创始人约翰 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甚至国家主权信用。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穆迪、标普、惠誉三家评级机构确立了国际评级体系中的垄断地位。目前,每一个国家都会得到一个“评级”,甚至每一个跨国银行、大型公司都必须去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拿一个信用评级。因为三巨头的评级数量占所有类别评级数量的90%以上,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但信用评级至今没有国际标准。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判断,是投资者判断风险的重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产品的定价。可以说,掌握了评级机构话语权,就掌握了资本市场定价权。
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标准普尔下调了泰国主权信用评级,泰铢汇率应声下跌,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而此次的欧洲债务危机,几乎是历史重演。
多头管理国内之弊
在“三巨头”的长期垄断下,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2004年前,标准普尔10年来始终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BBB级,即“适宜投资”的最低级别。这导致中国的企业、机构普遍是不值得信任的BBB以下的“投机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信用级别被“三巨头”刻意压低,我国企业为此必须付出高额的海外融资成本。
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本土评级机构依旧处于混乱状态。由于目前债券市场的三分天下,与之相伴的信用评级也受到“多头监管”。例如,企业债评级的主管部门是发改委;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评级单位由央行管理;公司债、基金等评级的主管部门是证监会;除此之外,银监会和保监会也分别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可投资债券的评级机构发放牌照。
据悉,评级机构获得哪个部委的牌照,就对该部委权辖内的债券进行评级,互不交叉。这种人为割裂的信用评级市场,不仅缺乏公信力,造成市场的重复建设,而且多头审批人为加大了企业的发债成本。
除了债券评级机构由部委颁发牌照外,涉及到企业或者项目的评级机构,各省甚至市也在颁发牌照。例如杭州市为了管理本市企业的信用等级,专门成立了杭州市信用管理协会,该协会认证了七家机构,负责本市企业的信用评级。
不如,2005年,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了河南省鼎盛质量信用评价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河南省内进行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估。
另外,信用评级机构如果要涉及具体评级业务,还需要各省的资格认证。譬如东方金城就获得了江苏省和陕西省商业承兑汇票资信评级资格。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沅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鹏元资信曾经受中国中材的委托完成了对其拟发行的不超过25亿元公司债券的评级,但在承销商将该债券推向市场时,许多原本看好该债券的保险机构考虑到鹏元尚未获得保监会的牌照而在认购中犹豫再三,由此导致发行人改聘保监会认可的大公国际进行评级。
由于我国评级机构采取的是行政许可制,各部门制定的行业门槛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机构也是参差不齐。
“目前有些部门在认可评级机构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资格认可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业务的不规范。某些部门公布的认可名单还是十年前的,这十年中国的债券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评级机构的名单却没有任何更改。”周沅帆称。
2011年12月中旬,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出席第一届信用增进行业高端论坛时透露,国务院已经批准央行作为信用评级行业的主管部门。这意味着割裂数年的“多头监管”的信用评级市场有望达成统一。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对记者透露,其实早在2011年7月份,中编办就已经有文件明确央行来管理评级行业。但由于短期内完全统一还有难度,所以具体业务仍由各个部门监管。“具体做法是由央行牵头,以组织联席会议的方式解决评级机构的多头监管问题。
(责任编辑:王慧绵)
债市倒逼评级
尽管监管能否统一尚存疑虑,但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是为信用评级市场带来一股春风。
会议在部署今后金融发展时提出,要“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该平台预计连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多个部委,汇集社会有效的信用信息。
一位信用评级业的资深人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评级行业并不需要很高深的理论,更多的依靠经验和数据库的积累。该平台的建设,将打破部门利益分割,实现信用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对于割裂多年的信用评级市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其实早在2010年,国家就成立了信用评级发展调研小组。据悉,该小组由人民银行牵头,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多个部委均参与其中。
针对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立法滞后、监管不明确、本土化程度低以及评级产品少等问题,决策层希望“大力推动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完善立法,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模式,规范行业管理”。
前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虽然没有着重讨论信用评级问题,但是会议为债市的发展定了方向。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发行审批的必备条件,会后在央行的牵头下,针对信用评级的一系列规范制度将陆续出台。
国内的评级行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相关的政策指引下,个别省市开始组建评级机构,截至2010年底,国内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共有116家,但真正具备在全国开展债券评级业务能力的信用评级机构仅有几家,如中诚信、联合资信、新世纪、大公国际和鹏元资信等。
众所周知,信用评级是信用产品定价和风险识别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国内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类信用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信用评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9日,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62亿元。即便如此,本应充当主要融资工具的债市,却迟迟没有挑起中国市场直接融资重任。而信用评级不发达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国更加需要熟悉本国环境的评级公司。
争夺评级话语权
事实上,为打破三大巨头的垄断地位,包括欧盟以及日本均采取了相应措施。欧盟2010年宣布要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以打破美国在国际评级领域的垄断地位。在日本,规定企业评级必须有一家本土评级机构出具评级报告。
在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明确表示,应减少对外部信用评级的依赖性,适度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给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促使它们未来成长为国际型的评级机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信用评级服务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应尽早推动本土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
但就目前而言,美国的评级“三巨头”事实上控制了中国将近三分之二的评级市场。
国内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有四家,分别是中诚信、联合资信、新世纪和大公国际。目前,穆迪收购了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掌握经营权;惠誉也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而掌管经营权;标准普尔与上海新世纪展开合作,双方在培训、联合研究项目以及分享信用评级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
而没有外资参与的仅剩下大公国际,其评级市场不断萎缩。
在如何支持国内评级机构的发展方面,周小川曾指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双评级制度,即对涉及本土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评级,如果需要选择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应在选取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的同时,同时选取一家国内评级机构。
在国内支持评级机构发展的同时,为了争夺国际话语权,大公国际2010年首次推出了对世界50个国家的主权评级。虽然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但是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评级被认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只要大公坚持五年、十年,终会得到国际认可。
周沅帆也对记者透露,目前鹏元也在做主权评级的准备,未来也将展开针对各国的主权评级。但是他也表示,美国“三巨头”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垄断地位与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分不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深入,中国的主权评级获得市场认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宋怡青)
(责任编辑:王慧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