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式英文单词频现西方媒体 "领头龙"描述中国地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6 08: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式英文单词频现西方媒体"领头龙"描述中国地位

  2011年12月26日,英国伦敦商场打折引来众多抢购者,其中不乏中国顾客

  (资料图片)

  在过去一年的外媒涉华报道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为了能更加形象、夺人眼球地描述中国特有的现象,外媒的记者们在报道中掺杂“中式英语”,甚至在报道一些中国新闻时,创造了中国专属的英文词汇。

  外媒频现中式英文

  2010年,中式英语“ungelivable(不给力)”风靡网络,似乎标志着一个从“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到“中国人造英语单词”的跨越性时代拉开帷幕。《纽约时报》称此事“非常酷”。

  过去那些被“peoplemountainpeoplesea(人山人海)”、“watchsister(表妹)”等中国式英语翻译弄得云里雾里的老外,开始慢慢觉得“中国制造”的英语“很有意思”。

  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正对世界文化形成强烈补充。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现象时,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美国《纽约客》描写中国大陆新一代时出现了一个词“愤青”(fenqing);诸如英国《卫报》等媒体还出现了描述“关系”的“guanxi”一词。

  中国熊China Bear

  “中国熊”——这个最新词汇来源于英国《金融时报》对2011年A股的评价,它形象地描绘了2011年上半年让投资者感觉过于漫长的A股市场。

  2011年一季度股市的走高,还让投资者和券商高喊向3500点进军,而二季度一个猛烈的回抽就让还来不及盘点的账面财富沦为黄粱一梦。有人评价A股已经成为赌徒和投机者的天堂。

  “中国熊”的吼声犹如四面楚歌,割肉,还是不割肉,成为股民内心最大的纠结。

  中国坞Chinawood

  在国内和海外市场,中国电影都面临好莱坞电影的激烈竞争。印度媒体别出心裁地用“中国坞”来指代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业。

  就所拍摄的电影数量和票房收入而言,中国的电影业居世界第三。但中国电影仍无法取得所期望的那种成功。缺乏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字幕障碍、推广不力以及题材单一是中国电影无法在国内外走红的原因。“中国坞”要达到与好莱坞同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领头龙Leading Dragon

  2011年11月2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特意用了一个在英语中极不常见的词汇“领头龙”(Leading Dragon)来表述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

  这篇题为“中国,世界经济领头龙”的文章说,无论我们是否即将迎来“亚洲世纪”,有一件事很明显:全球经济的地理中心已经显著地发生了转移。如今,中国处于前沿和中心位置,而其发挥的领头龙作用也有益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急需增长发动机。幸运的是,通过持续制定强有力且务实的经济政策,中国能够提供这种推动力。

  裸现象Naked Phenomenon

  “裸婚”“裸考”“裸辞”……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各种“裸”现象,自然会吸引大量外媒的关注。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的报道开头就提醒读者们称,“这些有‘裸’字的新闻标题吸引了大量读者”,但“内容其实跟不穿衣服毫无关系”。

  文章评论称,这些“裸”词汇代表着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国青年中逐渐兴起一股时代思潮。如果“裸”现象真的普及,将意味着中国社会的重大改变。

  北京镑Peking Pound

  2011年年初,由于中国顾客消费能力很强,英国媒体基于“英镑”的概念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北京镑,即为中国人所花的英镑。英国《每日邮报》称,“北京镑”所消费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预计将会占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1/3。

  为了迎接中国顾客,伦敦的不少商店已经雇用了会说普通话的店员。伦敦最著名的百货公司之一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开通使用中国银联卡,更是促进了中国游客的消费。

  零售业分析师乔纳森·德梅洛说,中国人已经取代了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成为英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最大买家。

  据《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