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晚回归年味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舍弃广告选择观众
今年春晚首次实行“零广告”“无贺电”“不报时”,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以往的春晚在整点报时、贺电,还有小品中无孔不入的广告,逐渐让春晚变了味儿。当年,赵本山的小品《捐助》,至少有4个植入广告,为央视贡献了近1500万元。春晚的商业价值,渐渐盖过了其全民联欢的社会价值。
春晚广告越来越多也让一些观众曾颇有微词,“节目中经常给衣服上LOGO特写,给赞助企业的老板特写,演员拎着广告产品上场,就像盛筵上看到一只苍蝇,会让食客倒胃口。”
对此,龙年春晚在这方面忍痛割爱,呈现出的结果是近年来“最干净”的一台春晚,虽然观众普遍反映节目没有太多惊喜,但是没有广告植入,4个多小时看下来感觉舒心。
央视春晚作为最不可能被替代的电视节目,其市场潜力和广告价值都是有目共睹的。央视春晚主动放弃广告投放,意味着他们不再利用这一特殊定位获取广告收益,而是把观众感受放到了第一位。舍弃了这部分广告,但带给无数观众以精神愉悦。
有人给央视算了一笔经济账:在2011年的兔年春晚中,仅春晚零点报时和“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冠名这两个广告就吸金近2亿元,再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硬广告和植入式广告,总收入超过6亿元,真正是“春晚一刻值千金”。而龙年春晚“零广告”,单以去年的价格估算,这个创新就令央视至少损失6.5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央视1号演播厅的规模以及如此绚丽的LED效果,保守估计花费也将高达1.5亿元左右。如果不是有强大经济基础支撑的央视,很难想象这台晚会的主办方居然会拒绝广告。
另据报道,“春晚广告”其实并未销声匿迹。在春晚播出前后,央视均留出了广告时段,其中“春节贺岁套”的广告标底1.15亿元,再加上郎酒集团以8699万元夺标的《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联合特约冠名,收入仍是可观,但比往年确实减少了许多。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走亲民路线的春晚将会赢得更多的观众,更多的民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视春晚的龙年春晚走出了一条创新路,更像是百姓自己的联欢会。
回归家庭式联欢会
春晚无广告带来的另一个效应,是现场观众的结构也有了变化。为使龙年春晚回归“联欢”形式,央视拆掉了晚会现场2/3的观众席重新布置圆桌,过去大多被赞助商占据的黄金位置,如今是邀请参加春晚演出的明星、社会焦点人物以及他们的家人围桌而坐,演员和主持人穿梭其间与观众互动……种种设计都是为了加重晚会的联欢气氛。
有观众认为,春晚就应当是百姓大舞台,从精英春晚回归大众春晚,是央视龙年春晚最大的突破。
在过去一年里受到舆论关注的普通人,也在春晚现场获得了一席之地,比如因解救被拐儿童而享誉民间的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以及发动免费午餐活动的邓飞,还有从网上征集的“最美全家福”的山西一户普通人家,这些黄金位置以往都是被企业赞助代表占据。这是今年央视开门办春晚的重要举措。
为这些人提供观众席位,表达了一种新的、更值得珍视的价值偏好。这样的价值表达,实际上比在节目内容中进行“价值植入”更有感染力。
龙年春晚的另一举措则是草根艺人的登台,山东的“大衣哥”朱之文和河南的5岁男孩邓贺鸣,尤其是朱之文,土气、腼腆,但嗓音浑厚,一曲《我要回家》唱得情真意切。
今年的春晚可以用“淡化钱味儿,回归年味儿”来形容,没有了广告植入,走亲民路线,让“家庭”成为了龙年春晚的“观众”与“主角”,整台晚会的节目气氛回归到“家庭联欢会”的形式,让观众体会到这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