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更趋严峻复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04:27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就在全球华人欢度2012年春节的喜庆日子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则经历着风云变幻。先是美联储(FED)召开了今年首个议息会议,表示将超低利率维持至2014年底。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指出,以FED对美国经济的观点,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只是迟早的事。美国国会参议院1月26日投票通过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将联邦政府公共债务上限提高1.2万亿美元的要求,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将延续寅吃卯粮的局面。

  随后,惠誉评级公司宣布下调意大利、西班牙等五个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警告欧元区持续的债务危机将进一步危害这些国家的融资能力。惠誉还宣布将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和爱尔兰的评级前景定为“负面”,意味着这些国家的评级在今后两年内仍有50%以上的几率被进一步下调。惠誉称,欧元区债务危机继续影响全球信用前景。

  与此同时,继世界银行日前大幅下调全球经济预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2012年和201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了0.7和0.6个百分点。其中,IMF将2012年和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调至8.2%和8.8%。IMF认为,欧洲债务危机还在拖全球经济增长的后腿,欧洲国家在融资方面仍面临挑战,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而信贷市场收缩及房地产价格下跌将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或者经济环境会突然恶化。

  由此可见,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我们应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一方面,从国内经济增长看,受当前世界经济增速回落、复苏乏力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有所放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另一方面,FED的超低利率政策、已经执行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正在执行的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卖短买长”的“扭曲操作”,旨在刺激其楼市和实体经济尽快强劲复苏。不过这些措施在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流动性充足也为未来全球通胀埋下隐患。

  业界认为,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在2012年仍将延续,但外需放缓与经济增速回落将促使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来扩大内需增长,从而确保国内经济增长实现“软着陆”。但是,对通货膨胀仍不能掉以轻心。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除了国际资本输入外,土地、劳动力、环保成本因素的长期存在也不容忽视。今年又逢地方政府换届,各地推动城镇化、工业化的热情都很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和叠加,使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

  目前看,“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防风险”这四大目标,孰放前孰放后不是最大问题,而解决这些矛盾,平衡好上述关系,才是我们的核心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的命脉,实现四大目标考验着金融宏观调控者的智慧与艺术。

  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国家审计署日前提示,要密切关注财政与金融等六大领域风险隐患,并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今年的各项审计中密切关注财政风险、金融风险、资源环境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境外投资风险、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2012年,我国GDP实际增速将保持在8.5%左右。但中国经济运行可能面临外部需求迅速萎缩、短期资本流动大幅波动、房地产价格泡沫局部破灭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局部性违约等四大风险,应予以高度关注,提前防范。

  另外,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的经济体,抵抗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比较强,摆脱危机的途径比较多,经济恢复的速度也比较快。因此,抓住危机带来的契机,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既是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经济带来冲击的基础,也是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不二选择。

  总之,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在这种十分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金融系统必须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国民经济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