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达沃斯论坛昨闭幕 危机当前盛行反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08: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南方日报讯年度世界财经界的盛会“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昨日在瑞士达沃斯结束。以“大转型:塑造新模式”为主题,本届论坛在全球经济举步维艰之时举行,反思的味道颇浓。不少政要和经济学家都谈及此观点。

  佐利克:发达国家改革的时候到了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论坛上呼吁发达国家采取措施进行改革。

  欧洲政府方面是混乱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领导人总的来说是比较清醒的。佐利克说,这是自己去年11月份参加G20会议时候的观察结果。

  “新兴市场国家并没有在等发达国家去采取行动,他们已经在做了”,佐利克说,面对目前的危机,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需要转变观念,向新兴市场国家学习,采取大的改革措施。

  “现在有这样的一种危险,大家已经有了疲倦感、疲劳感,各种政治的混乱,还有就业机会的丧失。”佐利克提醒说,国际体制并不缺乏资源,但是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以及未来投资信心的缺失可能会导致我们的体制瘫痪,发达国家行动的时候到了。

  曾荫权:应对危机一定要照顾到人

  

  香港特首曾荫权表达了与佐利克类似的观点:敦促欧洲国家采取果断行动来应对危机。

  “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来自政府的果断行动,动作要快,要狠。两个月以前,你可能跟希腊的投资者谈判,削减掉30%,但过一段时间30%都不够了,可能是70%,甚至全部杀光。所以,干得要快,行动要非常果断才行。”曾荫权呼吁。

  他还以香港的经验教训提醒欧洲,应对金融危机时,除了搞好银行、股市等,莫忘搞好“人”。“有的家庭房产以前值五百万,突然间只值两百万了,而且有很多负资产的房产,人们立刻一片悲观,整个社会都这样,那问题就严重了。”曾荫权说,2008年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敦促银行确保中小企业贷款,维持居民就业,从而帮助人们重整债务、支付账单等。人们获得了信心,地区消费就上去了。

  “2012年要活下去,记住,一定要照顾到人,我们服务于人,公共服务就是为了人而服务。”曾荫权说。

  许小年:欧洲和中国都需要转型

  

  对于今年冬季达沃斯的主题“大转型:塑造新模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对媒体表示,世界经济确实都需要转型,都需要有新模式。

  在欧洲,人们需要放弃过去那种无法持续的高福利开支的财政政策,要把社会福利放到税收能够支持的现实基础之上;不能够幻想只要政府花钱,大家就可以享受高福利;人们以为政府可以无限负债,但现在债务危机已经告诉欧洲人,政府负债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可以破产,而且政府正在破产。欧洲人必须面对现实: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所以,欧洲需要把更多的精力、资源投向如何创造财富,而不是如何分配财富,特别是如何不通过政府来分配财富。

  对中国来说,过去的增长模式靠低成本的土地、劳动、资金、环境,是不能持续的。中国要开展面向市场的改革,建立要素市场、土地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环境市场。

  李稻葵:对中国的关注相对下降是好事

  

  今年的瑞士冬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的话题似乎少了一些。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其微博(http://weibo.com)中表示,达沃斯主题从过去几年的讨论全球化转向讨论发达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体制向何处去,对中国的关注相对下降是好事。

  李稻葵感觉,今年的达沃斯论坛有两大特点,一是主题从过去讨论全球化转向讨论发达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体制向何处去,对中国的关注相对下降;二是重点从精英转向年轻人,25岁左右的世界的“改变者”。为此,世界经济论坛成立了一个年轻人的世界俱乐部,今年年轻人多、新面孔多。

  此外,李稻葵还希望借达沃斯论坛的机会强调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所作出的贡献。他提出,中国内需增强,整体上进口速度会超过出口,2012年中国贸易顺差或将降到1200亿美元左右的低水平。

  李稻葵说,中国现在是“做得多,说得少”,但对外一定要讲清楚,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动力。在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的学者们应该向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朋友们讲一讲这个事实。

  张胜波整理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